木兰辞
2011-12-03 16:52:24   来源:   点击:

    《木兰辞》或称《木兰诗》,原为我国南北朝时代乐府民歌,作者佚名,与《孔雀东南飞》同为长篇叙事诗代表,後来唐代诗人韦元甫曾拟作《木兰诗》一篇,在郭茂倩所编的宋本《乐府诗集》中将此二首〈木兰诗〉收录,并将唐韦元甫的《木兰诗》改为〈木兰歌〉以便识别。後世则出现据此改编的戏曲、小说、说唱,以及现代剧等形式。

    明?徐渭曾取材古诗《木兰辞》作《雌木兰替父从军》杂剧,又名《雌木兰》,与《狂鼓吏》、《玉禅师》、《女状元》四部作品合称《四声猿》,采用南曲,有各种明刊本,其中以《盛明杂剧》本较流行。另,有小说《隋唐演义》五十六回〈啖活人朱灿兽心?代从军木兰孝父〉,以及清代有刊本《忠孝勇烈木兰传》,又名《忠孝勇烈奇女传》,共四卷三十二回,作者佚名。

    《木兰辞》原文叙述北朝女子木兰因边境战争,朝廷徵召,於是移孝作忠,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疆屡建奇功,军营生活十二年,女儿身却未曾被识破,终於功成返乡。韦元甫拟作《木兰诗》在情节结构上略有出入,尤其在最後两句以「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点出主题,有异於民歌不作评论的质朴风格。

    这两首《木兰诗》对於木兰的功绩,只提到天子重赏、木兰拒绝封官尚书郎一职,并未详说木兰在军营中的英勇,直到元代达世安的碑文〈汉孝烈将军记〉与候有造的〈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文,才对木兰之忠、勇加以描述,甚至增加了「天子欲纳宫中」,逼得木兰拒绝而自尽的情节,因此,有「孝烈之諡」。以至於清代小说《忠孝勇烈木兰传》,将故事详加敷衍创作,时代背景改为唐代,木兰因战功被封为大唐「武昭公主」後,却又因蒙冤涉及武则天之乱,在使者面前剖心以明其志。……如此情节,似乎并不为後人喜爱,因此,各地戏曲、说唱、电影、话剧……等创作,几乎仍以古诗《木兰辞》为蓝本,以徐渭《雌木兰替父从军》杂剧为情节铺叙,都叙述木兰骁勇善战立下奇功、得胜还朝、获天子赏赐、拒受官职而归家,以及同营夥伴来访才得知木兰为女儿身。

    木兰故事在戏曲中代表剧种有京剧、豫剧、评剧、粤剧、秦腔,剧名多为《木兰从军》或《代父征》。说唱代表曲种则有苏州弹词《木兰辞》(徐丽仙演唱)与单弦《花木兰》(石慧儒演唱),尤其是弹词开篇《木兰辞》唱词,几乎完全采用古诗《木兰辞》,将五言改为七言为主的诗赞体结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木琴
下一篇: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