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pindie.com/man/yxian.htm
- http://www.ntso.gov.tw/publish/period/pbs083/link.aspx?link=pbs083_p34.htm
诗人余光中说:「青年作曲家杨弦,在看我的诗时,却听到了音乐……」
「杨弦」,那是一个古老的名字,一个属於爸爸妈妈那一代昏黄的记忆,一个在许多音乐人心中残留的那段诗情岁月的余香。
七○ 年代初,杨弦、胡德夫、李双泽、韩正皓、吴楚楚因缘际会在哥伦比亚咖啡店相识,提起年轻人没有自己的歌、只能靠洋歌表现自己,於是决定用「自己的」的方式,唱出这一代的心声。
1975年六月六日,一个由台大研究所刚毕业的创作者兼歌手杨弦把诗人余光中的九首诗作谱成了曲,与胡德夫在中山堂举行发表会。
发表了诗人余光中的数首诗作如《乡愁四韵》等所谱曲的作品,掀起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应,刺激许多创作者加入到民歌创作,中文流行乐坛也遭受冲击而开始自觉,淘汰了以往滥情、充满商业气息的曲风,广泛地接纳了这种清新脱俗、诚挚自然的风格,由於响应的歌手越来越多,遂成主流,时间长达十余年,至今仍余音袅袅。
演唱会後不久,洪建全文教基金会出面支持杨弦制作唱片以及发行事宜。1975年9月底,唱片以《中国现代民歌集》的名称公开出版,除了收录演唱会的八首歌之外,还加了一首也是杨弦谱自余光中《莲的联想》诗集中的《回旋曲》。全部是余光中的诗作,被认为是第一张有资格被称作「民歌」的专辑。
1976年,杨弦、胡德夫、李双泽三人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了新作发布会。所推出的九首新作均被收录於杨弦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正式标志着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
这张专辑首版一万张在三个月内售完,至第二年1月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已达三版。1977年,杨弦第二张专辑「西出阳关」,同样大受欢迎,後续效应远超过当事人的想像,也吸引更多人投入歌曲创作的行列,後来杨弦就赴美求学了。
一个只出了两张唱片就出国的歌手,竟会对台湾流行音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大家听台湾流行歌曲的方法改变了,创作歌谣成为广被接受的新乐种,学生成为流行音乐的主力消费者,文化圈人士开始关注歌谣创作。杨弦的声音,在那个冷清的年代,温暖、鼓舞了无数青年人的心,让许多和他一样年轻的青年拿起吉他、放开喉咙,唱出了自己的歌。
杨弦在音乐上打破了旧上海和传统台湾歌谣的限制,作品简单平实、琅琅上口的曲风,有不少作品在木吉他、钢琴以外,还配上了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古典音乐的编曲,甚至用接近艺术歌曲的唱腔来诠释。一种全新的台湾国语民谣形式,这些作品在各大民歌餐厅演唱,引起广大回响。
研究所时期是杨弦主要的创作期,毕业後在台大做了三年研究助理,申请到美国麻州州立大学食品微生物博士班的奖学金後,远离喧哗的舞台,赴美留学。这些年他在加州担任针灸中医和营养医师,创办行销台湾科学中药和制造营养保健品的公司,音乐,只偶尔唱给自己和小众听了。
2002年杨弦在改建重开的中山堂演唱「江湖上」和两首赴美後写成的未发表作品。这些年来杨弦偶尔往返台北、加州,2004年11月中旬,为了「十一月美诗歌」演唱会杨弦返台,以歌声重温旧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