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9日,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作曲家。1960年就读於台北师范专科学校(今台北教育大学)普通师范科,开始学习钢琴。1966 年考上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系,却志在音乐,於一年後考上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主修声乐、副修钢琴,并私下跟随刘德义学习和声、对位法与作曲两年。毕业後在台北市怀生国中教书一年,1973 年回母校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担任助教,并随包克多(Robert W. Proctor)研习20世纪作曲法。1974年获瑞士「茹斯丁基金会」(Justinuswerk)全额奖学金进入苏黎世音乐学院。1976 年取得瑞士作曲家文凭,入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跟随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专攻作曲。1978 年,进入德国柏林艺术学院(今柏林艺术大学)跟随作曲家尹伊桑(Isang Yun)继续深造。1979年获德国「尤根庞德作曲奖」。1982 年回台後任教於刚成立的国立艺术学院(今台北艺术大学),1987 获吴三连文艺奖,1992及2003 年两度获国家文艺奖;曾任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中华总会(今台湾总会)创会理事长、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潘皇龙的创作应用现代音乐语法、着重音响意境的追求,作品从理念的取向、标题的选择、作曲手法的安排、音响意境的取舍等,都经过严密的思考与沉淀过程。
中文关键字:
现代音乐
, 国家文艺奖
英文关键字Composer , National Award for Arts
参考资料
- 颜绿芬编。2006。《台湾当代作曲家》。「生活台湾历史」11。台北:玉山社。
- 罗基敏。2005。《古今相生音乐梦:书写潘皇龙》。「艺术大师」20。台北:时报。
- Sung, Yu-jen. 2005. Pan Hwang-long, Leben und Werk : Studien zur zeitgenossischen Kunstmusik in Taiwan. Aachen : Shaker.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