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铧片
2011-12-03 17:07:12   来源:   点击:

    「犁铧片」即「铁片」,由两块半月形的铁片或铜片组成,长约14公分、宽4.5公分、厚约0.2公分,以左手夹击、摇动手腕而发音,因形状为半月形,被称为「月牙片」,又因它必须成双成对,缺一不可,所以也称「鸳鸯板」。

    「犁铧片」或称「梨花片」,为音转讹传之故,又称「梨花简」,清?刘颚《老残游记》书中叙述山东济南大明湖畔白妞与黑妞唱的大鼓书就叫「梨花大鼓」,使用的打击乐器他称为「梨花简」:『本是山东乡下土调,用一面鼓, 两片梨花简,……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叮叮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这就是犁铧大鼓演唱的形式。赵景深《大鼓研究》中曾引老蚕(残)《说大鼓》:『大鼓以梨花为最早,梨花本名犁铧片,乃农器之碎铁片也,此片後用铁工专制,今多改用铜片,渐失本源。梨花大鼓唱者皆山东产,唱皆整本大套,今女子多唱零段矣。』

    因此,铁片作为说唱音乐的打击乐器是发源於山东农村,最初为农民演唱,将犁具的破碎铁片两枚,相击和唱,清光绪年间始进入市井,鼓词艺人则以它搭配击鼓(详见「大鼓」词条),演唱「铁片大鼓」(又称山东大鼓或犁铧大鼓),耕地用的犁铧是用生铁铸造的,敲击声音响亮,後来改成铜制,不但音色宽宏,外型更美观。

    铁片也成为山东快书与山东琴书的必要打击乐器,後来传到河北省,为乐亭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北京琴书(原名「单琴大鼓」)等艺人运用。其中,产生於明末清初河北省乐亭县的乐亭大鼓,以及起源於河北中部农村的西河大鼓,最初都是以书鼓与檀木板为主要打击乐器,光绪初年艺人温荣用犁铧片磨了一付铁片,前往北京献艺,将乐器、板式定型,打击乐器由木板改为铁片,人们为他起了外号叫「温铁板」;清道光年间西河大鼓艺人马三峰也将伴奏乐器小三弦和木板改为大三弦和铁板,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从此,犁铧片也成了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的打击乐器。

    ◎图片提供:犁铧片

    参考资料

    1. 赵景深《大鼓研究》收录《曲艺丛谈》,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
    2. 王友兰《说唱音乐入门》,兰之馨文化音乐坊,2005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牵手
下一篇:状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