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灵祭
2011-12-03 17:09:30   来源:   点击:

    赛夏族的共同祭仪,也称矮人祭。原为作物收成後的丰年祭,直到传说帮助赛夏人丰收的矮人(ta’ay),因常玷污赛夏族妇女,被赛夏人陷害落水而死,矮人诅咒赛夏人将遭天谴而作物歉收,族人因而将原来收获後的祭仪转成矮灵祭。祭仪本身除有对矮人的愧疚之意,也有祈求作物丰收、族群平安繁衍,及哀惋生命脆弱的内涵。

    矮灵祭从日治时期开始,每2年举办1次,每10年有1次大祭,於小米收成後、稻米已熟但未收获前(现为农历10月15日左右)举行。典礼开始前1个多月为准备时期,有许多祭前仪节。现行祭典可分以南庄与五峰为主的南北两大祭团。赛夏社会以父系氏族组织为主,重要祭仪的司祭权乃经世袭方式分属各氏族,而paSta’ay 南北祭团主要均由朱姓(Titiyon)氏族主导,并为此祭典主祭。从祭仪之前的筹备至之後的结束工作,整个活动约需两个月。正式祭仪活动为时5天,第一天为迎灵,而後有3晚娱灵歌舞,歌舞完毕後次日清晨为送灵,再隔1天,北祭团恭送矮灵至上坪溪上游河床紧靠矮灵洞穴处,此矮灵祭祭仪活动结束。赛夏族歌舞精华,在此5天中尽情展现。

    矮灵祭祭歌(paSta’ay kapatol)

    据日本民族音乐学者黑泽隆朝的记载,族人认为祭歌为先人将濒临消失的古谣编串组成,共16首,每首之下并分1-6节,除5及11首各有3个不同旋律,其他各首不同节数都演唱相同旋律。另14、15、16首以及1、13首,分别共有相同旋律。因此整场祭歌总共有17种不同旋律。

    由於歌词内容与每日祭典,均有许多规定与禁忌,因此第一天迎灵只能唱1、2与11首第1节中第1、2个旋律歌曲;3晚娱灵的第一晚,则只能唱跳1-5首;第二晚从1至11首第1节中的第1、2个曲调,第三晚则是从1至11首第3个曲调。至最後清晨的送矮灵,才可歌唱12-16首。

    祭歌歌词结构庞大严谨,意涵丰富,共35段232句,每首中的每一段均以植物名称开头,并以此植物名称做尾音押韵。此外,歌词中也常提及不同植物,整套祭歌中共出现25种特定植物。句法结构上,如果每个数字代表一句歌词,则有1212/233/344、1212/2323/3434或12/23/34三种形式(斜线为旋律的反覆)。另一大特色为虚词,所占歌词部分变化多,歌唱时间也长:1-6首(第四首除外)的虚词,均出现在每句句末及一组句子尾端;4及7-11首,则除了出现在一组句子尾端外,也出现在句头;而12-16首则又再次出现在句末或一组句子尾端。如此精致繁复顶真式唱法的歌词结构,宛如优雅古诗。

    词曲关系上,除12、14-16首,矮灵祭歌通常会由领唱者起头,而後加入齐唱。除了4及7-11首以虚词开始,其他每首第一句均以ka:iaenapae’(以某植物为题)加上一个植物名称起始,但齐唱何时进入却每首不同。而齐唱无论何时进入,均为音乐乐句段落处,并不考虑歌词。

    横向旋律音程上,以完全4度与小3度音程使用最频繁。整套祭歌音域可达9度,并有微分音的应用。纵向声部上,虽然黑泽隆朝认为赛夏人有平行唱法(organum),并以平行4度采记其1943年的录音,但今日族中耆老多认为此现象是歌者个人音感问题,且赛夏语中,也无高、低声部相关词汇,因此族人以为矮灵祭歌应为单音音乐

    矮灵祭祭典中的音乐,除了歌声尚有一些体鸣乐器声响出现於歌唱之间,如第一曲迎神时舂小米的杵声,而後有祭帽(kilakil,或称肩旗)的铃铛声、有臀铃(kapangaSan)的哗啷声,以及仅见於南庄地区的南祭团,在祭典中猛力挥动神鞭(paputol),发出挥动之声。歌舞会场可见数人肩顶祭帽抖动,祭帽中有铃铛作响;还有自成一排的臀铃舞队,臀铃下的哗啷器,在舞者抬腿前後摇动臀部时会互相撞击发声,是一种制造音效气氛的乐器。而神鞭则为南祭团特有,由朱家男子手持,在天气阴霾时会於祭场猛力挥动,发出响声以驱除乌云,防止下雨带来厄运。

    由於祭歌歌词的庞大及旋律的复杂,矮灵祭活动的分工上,便有一组今日为男女皆有,专司强记祭歌的祭歌组人员,在祭仪准备期间开始练习,并在祭仪活动中带头领唱旋律。

    矮灵祭舞蹈(paSta’ay rawak)

    除迎神歌之外,其他娱灵及送灵时所演唱歌曲均伴以脚步动作。共有5种步法,分别出现在演唱不同首的祭歌之时:

    (一)全体携手,右足右前一步,左足移右足右後一步,步子甚短,前後摆动,称kaparawak,为最基本舞步,出现在大部分的乐曲中,多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绕圈。

    (二)全体携手,以反时针方向慢步向前跑数步,再後退跑数步(视参与者拥挤状况及可跑范围而定步数),口中作he-he声。此时前头一人指挥带跑,同时尾端则顺时针方向转入内圈,即尾端向内,前端向外前进。然後内外缓缓张开,再重新同时起跑,只见全场奔跑不断,时缓时快。如此一开一合之队形移动,有如百步蛇般。此出现在第五首kap’ae’ae:aew。

    (三)於歌舞第二天深夜零时,总主祭人、头目训示,称komawaS。此时队伍停止前进,全体原地立正,面向东方,由朱家领唱祭歌第七首wawa:on 第一节,唱毕开始训示之後,再唱第二节,则队伍又开始缓缓移动前进。

    (四)歌舞第三天之次日上午,为送灵仪式papaoSa’,仪式开始前,广场中之队伍,缓缓排成一列,携手面向东方,仍由朱姓族人领唱,齐向前慢步至10步内,双臂渐举,而後向後退回原地,全体纷纷将头、手、身上之茅草往前丢弃,并一齐发出「呸」声,此种状况出现在祭歌第十二首papaoSa’。

    (五)正式送灵仪式全系模仿以往矮人与族人间断桥事件实况,因其敌对状况,两个团体不时在场边以祭歌相互叫嚣、跳跃、炫耀彼此之实力,有冲动攻击之架势,此种状况出现在祭歌第十五首kominsibok以及第十六首mas ta:a’no sibok。

    中文关键字: 赛夏族 , 矮人祭

    英文关键字saysiyat , paSta’ay

    参考资料

    1. 胡台丽。2003。《文化展演与台湾原住民》。「台湾硏究丛刊」。台北:联经出版。
    2. 朱逢录编。2004。《台湾赛夏族paSta’ay kapatol(巴斯达隘祭歌)歌词祭仪资料》。新竹:赛夏族文化艺术协会。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矮仔财
下一篇:矮灵祭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