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3 17:11:42   来源:   点击:

    管,一般指由管构成的气鸣乐器,竖吹,是流传於中国民间的古老吹管乐器。汉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有着『觱篥』、『筚篥』(隋唐时期)、『风管』、『头管』(宋朝)、『管』、『管子』(元朝)的不同名称。

    管的不同长度影响其不同的音高,长管发音低沉,短管发音清亮。一端闭口的管比同样长的两端都开口的管的发音要低8度。其他的音是用指孔改变管内封闭空气柱的长度,或用超吹迫使空气柱分段振动,从而发生基音上的不同泛音。在簧管和管风琴的簧管中有个振动的簧引起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在长笛和管风琴的风管中,气流通过尖削的边缘而引起管内的空气柱振动。

    古代的筚篥(管的古称)种类很多,一般用竹制管身,芦苇制哨。管身上开9孔(前7後2)的称大筚篥﹔管身开6孔的称小筚篥。用两支筚篥并排在一起,同时吹奏的称双筚篥。这些形制不一的筚篥,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了。

    现代流传的管子木制,开8个指音孔(前7後1),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双簧,哨子有大有小,吹奏时常用更换大、小哨子的方法调节音高。一般根据管身的粗细长短不同而分为小管(长18厘米,高音管和次高音管)、中管(24.5厘米,中音管)、大管(33厘米,低音管)。还有流行於东北、华北一带的双管及革新的加键管等。高音管的音色尖锐高亢,常用於独奏,在乐队中是具有特色的领奏乐器。中音管比高音管低一个八度,音色圆润明亮。低音管又比中音管低一个八度,在乐队中用作低音乐器,有时也奏旋律。双管一般常用高音双管,音色浑厚、柔美,音域、用法与高音管相同。

    常用的有滑音、颤音、打音、花舌音、涮音和齿音为管的常见演奏技巧。其滑音除了与笛、唢呐等相同的用手指滑音外,利用口含哨子较深则音变高、较浅则音变低的特点,也可奏出纯四度范围内的滑音。管的滑音可以奏得很细致,富於感情色彩,能模仿人声演唱及箫声、动物声等音响。着名的管独奏曲有《柳叶青》和双管独奏曲《江河水》等。

    根据考古发现在邓县砖墓中南北朝彩色画像鼓吹乐队,山西云岗石窟南北朝雕像中,都有吹管的人像。隋唐年间,管为宫廷音乐所广泛使用的乐器,亦为民间也广泛使用的独奏乐器。盛唐年间的李龟年、王麻奴、尉迟青、安万善、薛阳陶等,均是着名的筚篥演奏家。宋代,管在教坊大乐中自成一部,经常用於独奏或乐队中的领奏,也是杂剧、缠达的音乐伴奏中的主要乐器。在乾道、淳熙年间还用於宫廷阅兵时的“隋军番部大乐”和跟随在皇帝驾後的“马後乐”中。明代开始使用管於寺庙音乐。到了清代,管则广泛流行於民间,是民间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尤为北方人民所喜爱。

    参考资料

    1. "管"。 大英百科全书。 2006年。 大英线上繁体中文版。
    2. 周瑞康,中国百科全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唱片
下一篇:管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