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李娘
2011-12-03 17:16:00   来源:   点击:

    《苦李娘》又称为《苦力娘》或《苦里娘》,北部之唱腔与南部唱腔相异。(杨兆祯 1974:79) 为一首数字歌,由一更演唱至五更。演唱《苦李娘》,除了搭配伴奏,更可以清唱,配合『竹板』简单的节奏。南部之《苦李娘》,使用五声音阶Do、Re、Mi、Sol、La,为徵调式。与北部之《苦李娘》,使用三声音阶La、Do、Mi,羽调式不同。南部《苦李娘》使用的前奏曲调,与北部的亦不相同,仍以五声音阶为主。在旋律特徵方面,南部使用一字一音、一字二音,而一字多音,主要以虚字带出旋律。

    在歌词内容方面,北部与南部演唱歌词不尽相同,但歌词结构大体上相同。而南部之《苦李娘》,其虚衬字加入之方式相当固定。在歌词的内容上,叙述了李三娘被虐待的情形,从一更到五更,都得不停的做苦工。内容十分的悲苦,在民间的演唱中,可见到民间艺人配合着歌词,泪涕纵横地唱出李三娘内心的痛苦。在实际的演唱上,民间艺人可即兴的更动歌词,以曲调的骨干音为基础,运用叠句等等的方式变化;在曲调方面,也可随兴的增删乐句,表现出自由的风格。南部《苦李娘》其板式为散板,为自由拍速。南部之演唱风格,较北部更为凄苦,且每一乐句中的个别音符,常用许多的倚音来演唱;每一乐句之结尾,常由La音或Sol音,下滑至Mi做结束。

     

    中文关键字: 苦李娘 , 客家山歌调 , 小调

    英文关键字Ku-li-niang , Hakka Folksongs , Ditties

    参考资料

    1. 杨兆祯《台湾客家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4。
    2. 蔡东篱《客家『撮把戏』的传统技艺及其音乐之研究─以杨秀衡与林炳焕为研究对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苦恋歌
下一篇:苦海女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