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森墉,合唱指挥家,1919年出生於福建永定县。启蒙老师为父亲苏贤,自幼受父亲影响,喜好阅读。五岁时,无师自通弹得一手好风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音乐的经验,奠定他日後对音乐的热爱与兴趣。
於七岁入陈家祠堂培德书房就读,而後考入龙溪实验小学、龙溪职业学校初中部与高中部,自1938年毕业後进入永定初中担任美术老师;之後加入「抗敌剧团」,扮演小生的角色,期间开始创作音乐,〈新中国的空军〉则为第一首创作曲,其他尚有〈龙岗颂〉、〈遥寄个思念〉两首曲子,皆以五声音阶作曲。而後又进入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师资班主修声乐,从师叶护懿、曾雨音,於一年後又回永定初中任教。
1945年在卢如汉先生的推荐下,获得新竹中学校长辛志平的赏识,聘请来台任教,担任音乐老师;同时他还为竹中的校歌谱曲,也作了〈竹中啦啦队歌〉;於任教期间成立初中部与高中部的合唱团,曾率竹中合唱团参与全省音乐比赛,连获十届冠军,嬴得「十冠王」的美誉;苏森墉先後受聘多所学校担任指导,如中原理工学院合唱团、清华大学合唱团、大同工学院合唱团、辅仁大学合唱团、省立台北女子师范学校合唱团,并曾任教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私立元培医事专科学校及私立文化学院舞蹈音乐科等。此外,苏森墉也致力於民间音乐风气的推广,於1958年加入由邓昌国先生所成立的「青年音乐社」,担任社长兼声乐组合唱指挥,该乐团於新竹社教馆举办过多次演出,开启新竹音乐风气。
1968年苏森墉跟随刘德义学习以音乐功能为重点的功能和声学(Functional harmony)长达十年,《谷关之夜》即是苏森墉正式学作曲後的代表作之一。同年,苏森墉参与「中央合唱团」担任副指挥一职。1973年自新竹中学退休後,并未停止对音乐的学习与教授,他除了继续向刘德义学习作曲、同时也任中央合唱团指挥;於1977年苏森墉开始他海外游踪的岁月,游历了秘鲁、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诸多南美国家,期间仍不断创作音乐,《白牡丹》、《合唱颂》、《月舞曲》、《满山春色》、《园丁颂》、《牧童情歌》、《新竹市赞歌》等即是他晚年所改编及创作之音乐作品。另於1996年录制「苏森墉老师专辑」,2000年出版「苏森墉作曲集」,同年也举办了「苏森墉教授作品演唱会」。
由於苏森墉在音乐创作有着辉煌的成就与奉献,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了秉持文化传承的理念,进而建立「苏森墉音乐馆」,以提供日後更多爱乐人士,更多宝贵的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