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祖父是苗栗「新乐轩」的老子弟,十三岁时,谢显魁就进入该子弟班学习,当时是公家出资聘请陈庆松担任指导老师,陈庆松为客家八音、传统戏曲(乱弹、采茶戏)及客家仪式音乐的耆老,因子弟班尚无能力学习上棚演戏,只教锣鼓、牌子及唱曲。在乐器方面,先学小钞、钞、小锣(响盏)、大锣、通鼓及北鼓等各种打击乐器,之後再学哒仔、钜弦。学习时间以一馆四个月为一期,谢显魁大约学了二馆。
十四、十五岁时,谢显魁再与师父陈庆松学习八音,为其入室弟子之一。传统上在三年四个月的学徒时期,学生通常都是住在老师家,除了习艺,还得帮忙挑水、煮饭、打扫等工作。由於家境不错,谢显魁并未住进老师家,而是由老师抄「调」(乐曲)後带回家念,念熟後再练哒仔,哒仔练熟再歕(吹奏),最後再请老师检验。待有一定水准的的演奏技术时,便跟着老师外出表演,就这样一边演出,一边学习,约莫持续两年。当时表演的主要班底,除了陈庆松与谢显魁之外,还有老师的儿子郑水火、师兄郭鑫桂,需要较多人手时,才会加调其他人。八音班毕业後,因当时电子琴、录音机的发明与普遍运用,导致八音不太流行,因此谢显魁更换跑道,进入到采茶戏班担任当後场乐师。近年来,谢显魁也投入传习教学,曾经担任苗栗「客家八音研习」、「客家戏曲人才培育计画」等指导老师,目前仍继续在苗栗陈家班北管八音团等表演团体担任演奏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