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沛仁,《音乐史与欣赏》,台北:美乐出版社。
- Roger Kamien,《音乐-认识与欣赏》,高雄:丽文文化事业。
- Donald J. Grout,Claude V. Palisca,《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New York:Norton,2001。
赋格曲的曲式在变化上是非常有弹性的,它唯一保持不变的特色,就是乐曲的开始部分,主题总是单独出现,无任何声部伴奏。作曲家以加强表现主题的手法,’让听众记住。了解赋格曲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始自终在音乐的织体中,寻找主题。在主题第一次呈现完之後,其他声部就会以轮流模仿主题的方式而展现开来。
在许多赋格曲中,随着主题出现的另一个声部称之为对唱题(countersubject)。无论是在任何声部,对主题总是伴着主题一同出现。当每一个声部呈现完主题後,作曲家可以自由的设定主题再现的次数及调性。连接每一段主题的部份,称之为插入句(episodes),另一项常用的手法则为持续低音(pedal point),也就是在男低音声部持续地延长一个声部,同时所有上方的声部正以变换不同的和声在进行,形成一种对比形式的风格。巴哈的十二平均率中每一个调都分别有前奏曲和赋格曲各一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