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休闲 > 音乐舞蹈 > 钢琴音乐

钢琴音乐
2011-12-03 17:23:17   来源:   点击:

    钢琴音乐是随着西方教会传入以及兴学建校纳入教育体系而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则由於专业科系的设立、社会的推广,以及音乐比赛的竞争,而蓬勃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17 世纪初荷兰与西班牙占领台湾(1624-1662),西洋教会音乐随之传入,但因时间不长,仅在民间传唱,郑成功建立政权(1662)之後随即式微。明治(1662-1684)清领(1684-1895)期间,可以说几乎绝迹。直至19 世纪天津条约後台湾开港通商,基督教再度进入,西洋音乐才随传教并设立学校而落地生根。1865年(同治4年),英国长老教会抵达南台湾,引进风琴、钢琴等乐器,并设立台南大学(台南神学校,今台南神学院)、长老教中学(今长荣中学)、长老教女学校(今长荣女子高级中学),规画了音乐课程。同期加拿大长老教会於1872年抵达北台湾,设立牛津学堂(今台湾神学院)、淡水女学堂(今淡江高级中学)、淡水中学校(今淡江高级中学)等学校,也设立音乐课程,开启了台湾西洋音乐教育的滥觞,奠定台湾音乐的基础。

    此时期的钢琴音乐拓荒者吴威廉牧师娘、连玛玉及人称「台湾钢琴之母」的德明利,在台教授风琴及钢琴,为许多台籍钢琴家启蒙,引进西洋古典乐曲、圣诗等,贡献很大。多位钢琴教育家,如陈泗治、郑锦荣、骆维道、吴淑莲、陈信贞等均出自教会系统。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统治台湾,在台设立国语学校及公学校,课程中均设音乐科目,教授西洋音乐、歌曲及日本歌曲等。当时上课以风琴居多,也有少数以钢琴为乐器,「键盘音乐」成为公学校教师培育中必修的一项课程。当时较着名的师资有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学校(今中山女中)任教的赤尾寅吉、高梨宽之助、金子洁等。而师范系统亦培育出台湾第一代键盘的音乐教师,如张福兴、柯政和、李志传、陈爱珠等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台湾文化发展的一大分水岭,战争刚结束时,一方面延续日治时期的师范教育制度,一方面由入主的新政权带来中国教育系统,使台湾音乐进入另一发展阶段。国民政府迁台後积极设立大学并创立乐团,使音乐教育进入新的体制。以下分成专业钢琴教育、社会钢琴教育及钢琴比赛三部分叙述。

    (一)专业钢琴教育

    1.中小学音乐班

    台湾最早的音乐班发轫於1948年,由淡江中学女子部独立改制而成的纯德女子中学始创(1956年再度并入淡江高级中学),之後在1963年成立的私立光仁小学音乐幼年班则是开创我国国小音乐班的先河。而教育部自1972年起开始实施「音乐资优教育实验」,1984年立法院通过「特殊教育法」,将音乐资优教育列入「资赋优异教育」之列,改「音乐实验班」之名为「音乐班」。音乐班的钢琴学生在高中毕业後有一部分报考大学,有一部分以「天才儿童」或「音乐资赋优异」之名出国留学。第一批以「天才儿童」出国的小留学生, 在1980 年代前後回国进入音乐圈,一方面在大专院校教学,一方面勤於展演,建立钢琴音乐基础,发展至今,影响力很大,是1980 年代後提升钢琴音乐的主力。

    2.大专院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战前,台湾并未设立音乐专业学校,日治时期,音乐学习者在台湾接受师范教育後,纷纷前往日本就读。1946年,台湾成立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简称台师大),1948年设立音乐学系,是台湾第一所创立音乐专业教育的大学。此时钢琴师资,以留日派的张彩湘、陈泗治等人为代表,除了实际教学工作,并与其他领域(如声乐、弦乐)音乐家举行联合音乐会。而来自中国之音乐家,担任音乐行政主管,主导台湾音乐政策,以戴粹伦、萧而化及钢琴家林桥等为首,台师大音乐学系虽以培育中学音乐师资为主,但两个系统的钢琴老师,不论在校内或校外,都培育了相当多优秀钢琴教师及演奏者,如吴漪曼、吴季札、李富美、陈盘安、 张大胜、李智惠、徐颂仁、林和惠、刘富美、王颖、郭宗恺、林公钦、蔡采秀、卓甫见等人。

    1980年前後,留学欧美的钢琴家纷纷回台,例如从法国留学归国的杨小佩、陈郁秀,德国留学的叶绿娜、美国留学的杨直美、陈泰成等,为台湾的钢琴音乐注入一股前驱力。台师大之後有台北师范学院(今台北教育大学,1948)、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1957)、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1963)、台北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1969)、实践专校(今实践大学,1969)、东海大学(1971)、东吴大学(1972)、国立艺术学院(今台北艺术大学,1982)、辅仁大学(1983)等亦陆续设立音乐科系。每个音乐科系都设有钢琴主、副修的术科课程,以及钢琴音乐研究的学科课程。

    3.研究所

    随着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各大学院校的音乐学系普遍於1990年代向上设立音乐研究所,使得钢琴学习不再局限於演奏,也可在学术研究上发展。目前拥有硕士班的学校,几乎都有钢琴演奏组别。硕士学生与钢琴相关的课程,包括钢琴的研究方法、伴奏与音乐指导、室内乐、钢琴作品研究等学科、术科课程等。另有学校开设钢琴教学的硕士学位,如台南大学音乐学系硕士班(2002),为了因应教育改革及艺术教育职场需求而培育音乐教育与艺术专业人才,「钢琴演奏博士班」也相继成立。台湾的专业钢琴教育已形成完整的系统,培育包括专业钢琴教师、演奏者、钢琴艺术学术研究者等各项人才。

    (二)社会音乐教育

    除学校教育培育不少钢琴人才外,有些钢琴教师也私下教授学生。像张彩湘於1946年3月在台北自宅创办之钢琴私塾,约有学生三十多人,年龄在15至27岁不等,是战後初期台北地区最具声誉之私人音乐教学。

    约从1970年代左右起,键盘为主的音乐教学系统陆续引进台湾,其中以山叶及河合音乐教室最为人所知。山叶音乐教室是1969年由台湾功学社引进的日本音乐教学系统,至2006年止共有700多名讲师,170多间教室、约4万名团体班学生,团体课以键盘乐器来进行音乐基础训练。而山叶的「音乐级数检定制度」也提供一般非音乐班、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孩童,能藉由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管道来证明自己学习音乐的成果,提供学习动力、鼓舞学生。今天,钢琴几可说是最普遍的家庭乐器,山叶对台湾键盘音乐发展有其正面的刺激与影响。东和乐器公司亦於1976年12月开始经营河合音乐教室,依年龄与能力,设有幼儿音乐潜能开发班、儿童天地、儿童天地菁英班、儿童键盘基础班;同一时间开始至今,陆续举办了多届河合之友儿童钢琴比赛。

    (三)钢琴比赛

    1.官方主办

    (1) 台湾区音乐比赛

    1960年起举行的全省音乐比赛,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音乐比赛。个人独奏中含有钢琴部分,分为儿童、少年、青少年、成人等组别。也因为在1980 年资赋优异出国的相关规定中,必须在此比赛中获得优胜者(前三名)才有资格,因此钢琴比赛部分格外激烈。

    但由於资赋优异学生出国的生活与人格教育难以周全顾及,教育部在1973年决定於国内成立音乐实验班、废止资赋优异的出国进修。没想到此举引起反弹的声浪,在1973-1980年的报章杂志中交织着广泛的讨论。教育部於是采纳各方意见,於1980年恢复该出国办法。目前该办法已废止。

    2.民间举办

    (1)河合之友儿童钢琴比赛

    由财团法人东河音乐学术研究奖助基金会,於1976 年开始举办的音乐比赛,对象原为中小学音乐班的学生,自1990年起比赛分音乐班与普通班,下分有儿童与少年二组,持续至2006年止,共有三万人次以上参与。

    (2)中华萧邦音乐基金会举办之钢琴比赛

    日籍旅台钢琴家藤田梓於1984 年所创办的中华萧邦音乐基金会主办,并自1986 年至2006 年举办11届国际钢琴大赛,优胜者代表台湾前往波兰参加国际萧邦钢琴大赛,是台湾音乐界的一大盛事。

    (3)台湾国际钢琴大赛

    2003年9月25日至10月5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简称文建会)主办的国际钢琴比赛,为台湾所举办过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国际钢琴大赛,由陈郁秀任大赛主席,主审为林淑真,评审皆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如义大利籍的法兰西斯?摩诺波利(Francesco Monopoli)、瑟吉欧?培提卡罗利(Sergio Perticaroli);法国籍的阿伊达?姆哈迪恩(Aida Mouradian)、多明尼克?莫雷(Dominique Merlet);英国籍的克里斯多夫?艾尔顿(Christopher Elton;俄国的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Vladmir Krainev)、奥萨娜?雅布隆斯卡雅(Oxana Yablonskaya);日本籍的山冈优子(Yamaoka Yuko);韩国籍的Moon, Ick Choo;美国籍的露丝?史兰蒨丝卡(Ruth Slenczynska)、杰科?雷特纳(Jocob Lateiner);与台湾籍的诸大明、李芳宜、陈毓襄。在国家音乐厅举办,首奖从缺,第二名为我国张巧萦,第三名为乌克兰籍玛丽亚金(Mariya Kim),第四名为美裔韩籍鲁福斯乔伊(Rufus K. Choi),第五名为袁唯仁,第六名有两位,戴学林与黄圣勳,得奖者并在国家音乐厅举行得奖者音乐会。

    3.其他:文建会人才培育

    为能让国内年轻钢琴家在国际大赛赢得荣誉,文建会积极培育音乐人才,甄选优秀青年音乐家,协助磨练艺能,参与国际比赛,以拓展音乐演奏生涯,迈向国际舞台。自2002年起,特别订定「音乐人才库培训先锋计画」,每两年一次,培训时间为期2年。目前已持续办了三届,培育钢琴组66人,小提琴组22人。历届被培训之人才均有不错的成绩,在国际间获得不少殊荣。

    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钢琴比赛,反应出钢琴学习的蓬勃发展。而到国外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学习西方的技术、吸收西方艺术的氛围,交互影响着台湾的钢琴环境。国内学生参加国际大赛得奖者,也时有所闻,这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显见台湾钢琴音乐教育环境已有长足进步。

    中文关键字: 钢琴比赛 , 音乐资赋优异 , 山叶音乐教室 , 音乐教育

    英文关键字Music Competition , Music Education

    参考资料

    1. 陈郁秀、孙芝君。2000。《张福兴:近代台湾第一位音乐家》。「生活台湾」61。台北:时报。
    2. 顔廷阶编。1992。《中国现代音乐家传略》。台北:绿与美出版。
    3. 卢佳慧。2002。《邓昌国:士子心音乐情》。「台湾音乐馆资深音乐家丛书」13。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4. 郑连明编。1965。《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台湾: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5. 台北县私立淡江高级中学编。1997。《淡江中学校史》。台北:私立淡江高级中学。
    6. 周庆渊。1994。〈我的自述〉。收於《周庆渊先生纪念集》。白鹭鸶文教基金会编。(未出版)。(国家文化资料库)
    7. 杨士养。1989。《信仰伟人列传》。台南:人光。
    8. 许常惠。1991。《台湾音乐史初稿》。台北:全音乐谱。
    9. 陈郁秀。1997。《台湾音乐阅览》。「影像台湾系列」13。台北:玉山社。
    10. 陈郁秀主持。2000。《台湾前辈音乐家时代背景及传承之研究》国科会研究计画。未刊。
    11. 藤田梓。2001。《藤田梓钢琴独奏会》节目单。财团法人中华萧邦音乐基金会主办。(2001年6月30日於国家音乐厅)
    12. 沪尾江河编辑委员会编。1992。《沪尾江河—淡水教会设教120周年纪念册》。台北:淡水长老教会。
    13.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55。《台北文物》,4卷2期。
    14. 许常惠。1996。〈台湾新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收於《台湾音乐一百年论文集》。白鹭鸶文教基金会编。台北:白鹭鸶文教基金会。
    15. 吕锤宽。1995。〈台湾的音乐发展初论〉。收於《第一届台湾本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编。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16. 张美惠。1985。〈张彩湘教授与钢琴教育〉。收於《张彩湘教授七秩大寿特辑》。吴漪曼等编。台北:私人印制。
    17. 张美惠。1985。〈台湾最资深的钢琴教育家—张彩湘教授〉。收於《张彩湘教授七秩大寿特辑》。吴漪曼等编。台北:私人印制。
    18. 李富美。1985。〈生活点滴〉。收於《张彩湘教授七秩大寿特辑》。吴漪曼等编。台北:私人印制。
    19. 吴漪曼。1985。〈我敬爱的彩湘师〉。收於《张彩湘教授七秩大寿特辑》。吴漪曼等编。台北:私人印制。
    20. 王维真。1997。〈哈农经验〉。《省交乐讯》,66:10。
    21.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刊。1951。《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刊》,34期。
    22.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刊。1955。《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刊》,92期。
    23. 林耀堂。1994。〈他把一生给音乐、宗教和学生〉。收於《陈泗治纪念专辑、作品集》。陈冠州编。台北: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24. 〈台北市资优教育沿革〉。台北市资赋优异教育资源中心,「北市资优教育」。2009年7月7日读取。http://trcgt.ck.tp.edu.tw/cir_intro.aspx。
    25. 陈郁秀。〈由台湾民谣的角度看艺术与文化认同〉。学习加油站,「台南女中高中音乐科学习加油站」。2009年7月7日读取。http://content.edu.tw/senior/music/tn_nn/twfolk/tf.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钢琴
下一篇:钱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