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3 17:23:40   来源:   点击:

    锣,击奏体鸣乐器。锣体为铜制,呈圆形弧面,中央部分较周边稍高。用锣槌(槌头用皮条或布条包裹)敲击中央部位发音,小锣用锣板(为一长条形硬木片)的边棱敲击。不同品种的锣根据规格的要求发出不同音色的响声,大锣的声音要浑厚深沉,余音延伸时间长﹔小锣的声音要清脆、响亮。

    锣的出现约在汉代,至於文字记载,首见於唐杜佑《通典》上。明清至近代以来,随着民间吹打乐种和众多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锣类乐器广泛流传於全国各地,种类繁多,演奏方法丰富,成为各种类型的民族乐队必不可少的打击乐器。

    锣的种类基本可分为大型锣、小型锣。大型锣常用击法有放音、边音、闷音等击法,可取得不同的音响效果:小型锣击法变化较小。大型锣有﹕苏锣(又名光锣、低音锣),发音浑厚。双光锣(又名二光锣),无脐,发音比苏锣略高。虎音锣(又名大堂锣、低音京锣),锣脐较大,发音坚实响亮。仿苏锣(又名中音京锣),发音比虎音锣略高。奉锣(又名高音京锣),始造於奉天。黑锣(又名抄锣或开道锣),锣边、锣脐不刮光,并涂以黑漆标识。大筛锣(又名特低音锣),直径多为50~100厘米。小型锣有﹕手锣(又名小锣),中间有一锣心,有高、中、低音多种规格。演奏时左手提锣边内缘,右手持锣板敲击。才锣(又名高跷锣)及秧歌锣,锣面均呈一平面,无脐,用於民间舞蹈高跷乐队。各种小型锣锣面直径约 8~23厘米。

    各地不同民族以及不同乐种,因演奏需要而形成大量的形制相同、规格和名称不同的锣,并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用於器乐合奏的十面锣,是由大小不同、音色不同的锣组合在一起﹔浙江黄岩地区的民间吹打乐中,采用了音色不同的小铜锣和大铜锣。潮州大锣鼓有深波锣、苏锣、斗锣、曲锣、月锣(又名狗仔锣、手心锣)、亢锣(又名锣仔)、苏钦(乳锣)等。西安鼓乐有大锣、引锣、马锣、铛铛等。福建南音有小叫(平面小锣)、响盏(将一面小锣置於特制的竹篾小筐中,用竹条制的小槌敲击)。湖南等地道教音乐中使用的锣,名为填臻、坛臻,是将锣悬於长方桌形木架上演奏。天津大乐还使用一种笨锣,是将两面锣悬於长方形木架上演奏。广西壮族有高边锣、文锣、八音锣、狮子锣、土锣、宁宁(置於手中演奏的小锣)等。湖南土家族的锣鼓乐打溜子有勾锣(又名马锣)、田锣(大锣),它们与头钹、二钹组合在一起,使节奏富有变化。

    乐器--大锣、小锣、京大锣、京小锣,图片如下所示:

    参考资料

    1. 刘东昇,中国百科全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锣声若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