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25年加入北投「清乐轩」子弟社学习北管後场,拜张圭(鸡?)学习唢呐,隔年拜吕阿富学习道士音乐,至1929年担任布袋戏班头手弦吹,业余也做科仪经忏和丧礼乐队的乐师。
1930到1932年,於淡水「赛乐天歌仔戏班」担任文场领导,1933年到九份,在昇平社戏班工作,拜杜蚶为师,技术进步很多,当时唱片多在日本灌录,杜蚶、苏桐、陈秋霖都是灌唱片的红人,杜蚶也介绍陈冠华去,到1935年间,陈冠华每年都受邀赴日,为「日东」、「胜利」、「太平」三家公司灌歌仔戏唱片,还帮「日东」公司写下「望乡调」和「深夜恨」以及「茉莉花」、「夜半延平路」、「水浮萍」、「难忘的地下街」等台语流行歌曲。
1936年,与陈秋霖、苏桐共同参与「台湾新东洋乐研究会」,研发出「鼓吹弦」(即「铁弦」),在中日战争禁鼓乐的阶段得以取代传统乐器;战争期间三人都在「明光新剧团」担任乐手,陈冠华又学会了小提琴、萨克斯风、吉他等乐器。战後曾入「日月园歌仔戏团」担任乐师,1949年与苏桐合组卖药团流浪江湖,藉演奏民乐卖「高家种子丸」,1956年回故乡组「省都什音团」,1966年率团参加政府举办的民歌比赛,一举夺冠,从此改名「陈冠华」。
1960年代,陈冠华加入天马歌剧团,领导灌录许多歌仔戏唱片与电视歌仔戏,1970年代他在当时的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及文化大学教授唢呐,此时期也代表台湾出访多国巡回演出。1985年,荣获第一届民族艺术薪传奖,1992年,受文建会邀请,与廖琼枝录制《陈冠华的台湾福佬音乐》,2005年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出版《陈冠华的吹拉弹唱》。
陈冠华擅长鸭母笛、唢呐、月琴、三弦、秦琴、笛、箫等乐器,确实是「十八管精通」;歌仔戏新调方面,「广东怨」、「望乡调」、「日月叹」、「心伤悲」等曲调皆为其脍炙人口的作品;演员包括廖琼枝、陈剩,音乐工作者包括刘松辉、吴荣灿、林水泉等,均为其得意弟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