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森宝
2011-12-03 17:29:12   来源:   点击:

    (1909年,台东厅卑南社, 今南王部落~1988年3月26日,台湾台北)教育家、文化工作者、作曲家。卑南族人。卑南名Baliwakes,日名森宝一郎。在卑南公学校(今南王国小)念四年小学,转至台东公学校(今台东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念五、六年级与两年高等科。15岁以优异成绩及全校唯一原住民学生身分,考上台南师范学校,念书之余苦练钢琴,曾获全省师范钢琴比赛冠军,日本天皇胞弟秩父宫至台南访问时,陆森宝代表所有中等学校,以钢琴演奏迎宾。

    除了音乐与功课表现优异,在运动方面也很杰出,曾创下台湾中等学校多项赛跑纪录,此外更利用假期参与文化记录及探查工作,台北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言语学研究室在卑南社的传统神话调查工作,即由他协助翻译与记录。

    台南师范学校毕业後回到台东,历任台东新港公学校(今三民国小)、宁埔公学校(今宁埔国小)及小凑国校(今成功镇忠孝国小)训导,29岁时与族人夏陆莲结婚,之後曾任富冈国校校长,1947 年进入台东农校(泛称,今隶属台东专科学校)担任音乐及体育老师,教书之余,积极参与南王村活动。1949年左右教职退休後积极创作,卑南族发生的一些事件,如八二三炮战时部落青年被送往金门当兵、族中姑娘远嫁长滨、部落中产生本族的神父等,不断地触发陆森宝的创作灵感。

    陆森宝从1940年代到1988年因脑溢血逝世前,共创作了近三十首民歌,而因天主教进入南王部落影响了传统音乐,使其作品包含天主教诗歌约三十首,皆以卑南母语创作或译作,并与族中特殊人、事、物相结合,被族人广传颂唱,後来也运用同一首歌在类似的惜别、祝贺等场合情境演唱;除了创作的歌曲外,也有一些是以古曲谱新词。

    陆森宝的创作掌握了古调的传统韵味,因今部落中会唱古调的人已经不多,所以他的创作被族人视为较近传统的卑南歌谣。陆森宝从卑南传统音乐文化出发,接受西方音乐的洗礼,并试图结合传统与现代,创作出独具个人风格的歌谣, 代表作品如〈美丽的稻穗〉、〈兰屿之恋〉以及〈怀念年祭〉等,皆都传唱至今。

    中文关键字: 卑南族音乐 , 〈美丽的稻穗〉 , 民歌 , 天主教诗歌 , 原住民教会音乐

    英文关键字Puyuma Tribe

    参考资料

    1. 田哲益。2002。《台湾原住民歌谣与舞蹈》。「台湾硏究丛书」T11-1。台北:武陵。
    2. 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制作。1993。《卑南之歌:怀念年祭》。「云门音乐系列」5。台北: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出版。[录音资料]
    3. 林娜铃、苏量义。2003。《爱写歌的陆爷爷》。「回忆父亲的歌 : 部落的旋律.时代的脉动;」3。台东: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陆光国乐社
下一篇:陆军军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