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炳川。1982。《台湾土着族音乐》。台北:百科文化。
- 吕钰秀。2003。《台湾音乐史》。「台湾史硏究丛书」。台北:五南。
- 许常惠。1991。《台湾音乐史初稿》。台北:全音乐谱。
- 黑泽隆朝。1973。《台湾高砂族の音楽》。东京:雄山阁。
- 胡台丽、年秀玲。1996。〈排湾族鼻笛、口笛现况调查〉。《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资料汇编》,11:1-79。
- 文上瑜。2002。《鲁凯族下三社群的族群与音乐研究》。硕士论文,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研究所。
- 柯玉玲。1998。〈鲁凯族婚礼、丧礼中的哀歌之初探〉。收於《原住民音乐世界研讨会论文集》。原住民音乐文教基金会编。花莲:原住民音乐文教基金会。
- 吴荣顺、张志诚。1999。《布农族民歌》。「高雄县境内六大族群传统歌谣丛书」6。高雄县:高雄县立文化中心。[含有录音资料]
- 吴荣顺、颜美娟。1999。《平埔族民歌》。「高雄县境内六大族群传统歌谣丛书」3。高雄县:高雄县立文化中心。[含有录音资料]
- 游仁贵等。1999。《南邹族民歌》。「高雄县境内六大族群传统歌谣丛书」5。高雄县:高雄县立文化中心。[含有录音资料]
- 吴荣顺、谢宜文。1999。《客家山歌》。「高雄县境内六大族群传统歌谣丛书」2。高雄县:高雄县立文化中心。[含有录音资料]
- 吴荣顺、林珀姬。1999。《福佬民歌》。「高雄县境内六大族群传统歌谣丛书」1。高雄县:高雄县立文化中心。[含有录音资料]
- 郁德芳等。1999。《鲁凯族民歌》。「高雄县境内六大族群传统歌谣丛书」4。高雄县:高雄县立文化中心。[含有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2。《布农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1。台北:玉山国家公园出版社。[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3。《阿美族的复音音乐》。「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2。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3。《雅美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3。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4。《卑南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4。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4。《泰雅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5。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浦忠勇制作。1995。《阿里山邹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6。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浦忠勇制作。1995。《排湾族的音乐》。「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7。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2001。《南部邹族民歌:沙阿鲁阿之歌(1)》。「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8。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2001。《南部邹族民歌:沙阿鲁阿之歌(2)》。「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9。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鲁凯族的情歌与婚礼歌谣的曲目相当丰富,吕炳川、许常惠、吴荣顺三位学者,分别於1967、1986、1997 年间,采录多纳村之结婚相关歌谣;在文上瑜〈鲁凯族下三社群的族群与音乐研究〉(2002)中,联欢舞曲、对唱情歌和结婚哭嫁歌的曲目达26首。这显示了鲁凯族音乐在常民生活中展现的丰富性,此亦为鲁凯与排湾两族共有之特色。
演唱形式,以鲁凯族下三社观之,主要可分为独唱、领唱与齐唱,以及对唱。其中领唱与齐唱的形式为最常见的形式,为领唱者选定旋律,唱出第一句歌词後,众人再跟着齐唱。无论是联欢舞曲、童谣或是巫术祭仪歌曲中,均可见到领唱与齐唱的形式。对唱的形式,常用於男女青年藉由对唱歌曲互传情意,或婚礼哭嫁歌、丧礼哭丧歌中,藉由哭调来对话,宣叙情感。独唱形式为一个人在没有乐器伴奏的状况中清唱,仅用於敌首祭结束之後,具有猎首功绩的英雄於庆祝场合中,独唱英雄报功歌,藉以向族人夸耀自身之英勇与功劳。
持续低音的斜行唱法与复音形式,为鲁凯与排湾两族共有之音乐特色,在研究中亦被认为是与两族的共有乐器——双管鼻笛(bulhari)与双管纵笛(bulhari)有关。双管笛类乐器的构造中,其一管不开孔,另一管有指孔可吹奏旋律音,因此吹奏双管笛类乐气时,会形成持续音加上旋律的复音音乐形式,正与二族的复音斜行唱法形式相近。
中文关键字: 复音音乐 , 持续音 , 歌谣 , 原住民音乐
英文关键字Polyphonic Music , drone bass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