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2011-12-03 20:04:41   来源:   点击:

    琵琶

    琵琶,中国拨弦乐器,广泛用於中国民族乐队。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弹拨,从右向左推弹叫「批」,从左向右回拨称「把」(横抱演奏向下为「批」,向上为「把」),故古人称这类乐器为「批把」,後改写成「琵琶」。凡是用这两个手法抱在怀中弹奏的乐器,在早期都称为琵琶。历史悠久,积累了高超的演奏技艺及丰富曲目,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合奏的重要乐器。

    从琵琶音箱形制和来源考察,可以分作两种类型,一类是圆形音箱,另一类是半梨形音箱。

    圆形音箱的琵琶,相传在秦末筑长城时,人们将鼓安上弦,改造成为拨弦乐器,称“弦”﹔後世亦称秦琵琶。後来在公元前105年前後,中国工人创造了一种有长柄,上架4根弦,有12个柱(即品),用手拨弹的乐器,称为琵琶。相传汉代解懮公主曾将它带到西域,故又名汉琵琶。晋代阮咸,以擅长弹奏汉琵琶着名,後人称之为阮咸琵琶,简称为阮。如秦琴、月琴、三弦、双清等皆为此系统。

    半梨形音箱的琵琶,是由印度传入中国,隋唐时代广泛流行,成为歌舞音乐的重要乐器。颈上有4个相(柱)﹔4条弦,用拨子弹奏。因其头部向後弯曲,以区别於当时直柄圆形的汉琵琶,故名曲颈琵琶﹔因其经过龟兹传来,又称龟兹琵琶。其他如五弦琵琶、六弦琵琶、忽雷(二弦琵琶)、火不思等都为此系统。到宋代以後,曲颈琵琶迳称琵琶,而直柄圆形的琵琶,则称阮咸。

    隋唐时代,琵琶主要用於歌舞的伴奏,琵琶名家有裴神符、段善本、康崑仑、裴兴奴、曹刚等,。到了宋元时代,因说唱、戏曲的兴起,原来4个相位,音域狭窄,不能适应声乐伴奏及器乐独奏的要求。经改良增设品位扩大音域。在明代,琵琶已发展为4相9品,琵琶名家有张雄、锺秀之、李近楼、汤应曾等﹔清代19世纪初的琵琶为4相10品﹔20世纪初又增为12品,音域扩大为3个八度。演奏形式由横弹改为竖弹﹔弃掉拨子,用手指弹奏,大大提高了琵琶的表现力。30年代初,又增为6相18品。现今琵琶品位已增至6相25品,具备12个半音,可以转12个调。

    琵琶艺术虽长期流传中,但是古代许多优秀乐谱多已散失。1818年,无锡人华文彬,收集了北南两派的乐谱,出版第一部《琵琶谱》。1895年,浙江人李祖棻出版第 2部琵琶谱《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琵新谱》,其曲目有《阳春古曲》、《满将军令》(即《将军令》)、《郁轮祀》(即《霸王卸甲》)、《淮阴平楚》(即《十面埋伏》)、《海青拿鹤》、《汉将军令》、《平沙落雁》、《浔阳琵琶》、《霓裳曲》(《月儿高》)、《陈隋古音》(即尺调《汉宫秋月》)、《普庵咒》、《塞上曲》、《青莲乐府》等13曲。华谱与李谱有6套曲目相同,7套为李谱所特有。7套中,《阳春古曲》、《塞上曲》、《青莲乐府》3套,是由数个小曼连接而成。1949年後,新编曲目有《狼牙山五壮士》、《草原英雄小姐妹》、《瑶族舞曲》等。

    参考资料

    1. "琵琶"。 大英百科全书。 2006年。 大英线上繁体中文版。 2.曹安和,中国百科全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玲珑会
下一篇:蒋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