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米
2011-12-04 22:31:24   来源:   点击:

    日治时期,日本人称台湾本地种的稻米为在来米。根据科学的分类,当时的在来米多属於籼稻,它们是从明朝洪武年间,由来自大陆沿海闽粤的移民陆续自原乡引进的。日人领台之初,这些在来米的品种混杂,产量不高,品质也不好。1906年,日本人对台湾全岛的在来米展开调查并进行去除劣质品种的工作,最後从1365个品种中挑出优良者390种,再将它们系统归类成175个品种群,以此做为推广的品种。稻米的淀粉依其化学结构分成直链与支链两种。直链的含量越多,煮成的米饭越不粘。在来所属的籼稻即因直链含量高,煮熟後吃起来不粘而乾松。日本人不喜这种口感的米,便从家乡引来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稉稻,此种稻米煮成的米饭,较黏且吃来柔软有弹性。随着日本稉稻在台的种植成功,在来米的产量终於被超越了,台湾人的口味也被改造了。不过不管如何,在来米仍是台湾人做像菜头粿或碗粿之类的粿不能缺少的材料。  

    参考资料

    1. 陈淑华。2009。《岛屿的餐桌-36种台湾滋味的追寻》。台北:远流。
    2. 张彩泉。1999。《台湾稻作发展史》。南投:台湾省政府农林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百崁登山步道
下一篇:士林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