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坑溪是台北市政府在民国86年运用生态工法所治理的野溪,由东向西流,与大坑溪会合後,经政治大学校园汇入景美溪。两岸以石头砌成护水堤岸、鱼梯等设施,保存丰富的生态,满溪可见小坑溪的原生种「溪哥」及「红猫」,分别是「平颔鱲」的雌、雄鱼,而吴郭鱼、锦鲤也是数量可观,沿溪同时飞舞穿梭着蜻蜓、豆娘、蝴蝶及白鹭、鶺鴒、翠鸟、树鹊、小弯嘴画眉、五色鸟、白头翁、紫啸鸫等鸟类,偶而还可见大冠鹫低空掠过。沿途有低海拔森林的构树、血桐,次生林演替的樟、楠植物,甚至是热带雨林的榕属植物、蕨类,和许多水边、水生植物等各式各样的植物。
而在亲水平台後上方这里,还有座被称为「庙中庙」的小坑土地公庙,里头有3尊分别以石头、木头、彩陶等材质作成的土地公神像。土地公庙过去只是一座小庙,之後地方居民加盖宽阔屋宇,让庙看起来像是被大屋给包住,因此当地居民称之「庙中庙」。小坑溪步道行至政大一街底的210巷,穿过斜右方的民宅前,就可衔接通往指南宫的石阶步道,总共有一千二百级石阶,沿途有日治昭和年间兴建的石雕、灯亭夹道,还有凉亭遗迹、石柱等落款,提供最佳的人文史蹟解说素材。而原名「仙公庙」的指南宫,位於俗称「猴山坑」的指南山山麓,海拔285公尺,主殿奉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恩主,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指南宫除了本殿外,还有奉祀至圣先师的大成殿,以及奉祀玉皇大帝、三清道祖与三官大帝的凌霄宝殿和奉祀释迦佛祖、阿弥陀佛、药师佛与观音菩萨的大雄宝殿,是儒、道、佛三教同体的圣地。由於是经小坑溪步道而上,因此在中华民国自然步道协会所企画的「爱上政大的六条路」中,「小坑溪自然步道」就是其中的第二条,意喻就是要「指」上青天,藉此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