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UC浏览器是一个卓越的产品,它也确实让我们沉浸其中。但是现在,一个难题恐怕已经摆在了UC 面前----UC浏览器的优势开始变得缺乏意义,并且与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发生抵触。
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有一家公司以擅长做小巧的袖珍手机闻名。那么现在它的位置就会很尴尬,因为手机小巧固然好,可是趋势是屏幕越来越大。把手机做的袖珍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已经缺乏意义了。这就是说这家公司的优势和大趋势产生了抵触。
私以为UC就面临这么个问题。UC的好用体现在它省流量的传输模式,和针对手机优化过的排版和渲染。一方面,不用很长远的说,移动互联资费的下降和移动网速的提升也是个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会使得“省流量”变得缺乏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更棘手的方面,随着触控的普及,以及已经比可观的屏幕尺寸(更不要说7寸左右的平板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UC针对手机做的排版和渲染优化已经开始影响而不是提高用户体验。这在一些细节中体现的很明显,比如不那么美观的排版在可方便缩放的环境下已经变得优劣掺半,比如使用重度使用脚本或者HTML5的页面不能很好的兼容(这在塞班时代不是问题,因为其他浏览器也不兼容,可是今天,它们开始兼容),比如flash问题……直观的感觉就是“智能机的UC不如塞班那么好用了”。
于是UC面临这样的难题:如果它不改变,那么它将不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如果它改变,那么它将变得跟大家差不多。就如同那个袖珍手机制造商一样,要么继续制造没有大屏幕的袖珍手机,要么制造有大屏幕却不再袖珍的手机。
相比UC,海豚浏览器更接近于PC上浏览器,类Chrome的Tab、插件、手势、更好浏览体验等等。但国内目前手机上网的需求,还处于追求流量和速度的阶段,而更强大的功能、更好的浏览体验反而制约了前面二者,以至于出了个MINI版海豚浏览器?
其二是UC本身足够大。海豚很强调自己是3G触屏智能机时代的手机浏览器,言外之意也是说UC很大的市场份额是塞班平台的,但这其实还是UC的优势,塞班平台所建立的用户习惯和口碑仍然是UC强有力的市场壁垒。
上面两点基本是跟百纳的产品老师聊的原话,后来也聊到了如何解决,思路大致是硬指标、差异化、时间熬、流量交换之类,在此就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