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沙
2011-12-02 13:59:02   来源:   点击:

    (1731-08-14,中国福建省漳浦县石榴乡象牙庄浦尾村~1798-12-09,台湾台北县贡寮乡)汉人拓垦宜兰的先锋。生於1731年(雍正9年)8月14日。中国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西门外小山城元房大园头人(今福建省漳浦县石榴乡象牙庄浦尾村)。

    1773年(乾隆38年)43岁时移居台湾淡水厅三貂社,因生性任侠,重信用、讲义气,穷困潦倒者来到三貂,必予每人米一斗,斧一柄,入山采樵抽藤,於是投靠者日多。

    1787年,林爽文兵起大里,失败後余党走入山者甚多,知府杨廷理唯恐生乱,淡水同知徐梦麟却认为吴沙无疏纵之弊。可见时年58的吴沙,官府也颇信任。

    1796年(嘉庆元年),年已66的吴沙,获得柯有成、何缋、赵隆盛出资,与许天送、朱合、洪掌等(另有何长兴、吴翼飞、黄君佑、林朝瑞、赖柯登、林汉中、张德明等)率漳泉粤移民千余、乡勇两佰余,於1796年9月16日进据乌石港,筑土围垦,是为「头围」(今头城)地名之由来。乌石港在其北,淤浅多年,近年又辟为大型渔港)。

    而原住民打马烟族见汉人涌来,即倾全族相拒,乡勇虽抵死力战,但吴沙之弟吴立却战死,此役之後,吴沙等知不可力取「噶玛兰」(今宜兰),便派人安抚原住民(一说吴沙等知难而退回三貂,欲待整备後卷土重来),并传言:不久将有海盗来犯,汉人乃是官府派来保护原住民。汉人只知耕作,不会打猎,与原住民的生活并不冲突云云。

    1797年原住民中开始流行天花传染病,死亡惨重,吴沙等便为原住民施药治疗(一说是庄梳娘习歧黄之术)。原住民感谢之余,乃分地付垦,埋石设誓,共约不相侵扰(一说其後汉人偷移界碑扩大垦地,或说是因汉人故意抛弃动物屍体,令原住民生惧而迁村)。

    因当时私垦视为有罪,吴沙等人筑二围之後,唯恐原住民告官,乃前往淡水厅申请垦照,淡水同知何茹莲准之,并发给吴春郁义首的戳记,吴沙才敢公开招佃,每五甲地收乡勇费20银圆,立乡约,收租榖,开道路,设隘寮(除平埔族之外,山上尚有更强悍的泰雅族)。

    1798年12月初9,吴沙病逝,享年68,义首一职交由其侄吴化代领(传说吴沙长子当时尚幼,其实已28岁),吴化次第筑三围、四围,至五围(今宜兰市)时,始有翟淦通判入驻噶玛兰,距吴沙入兰已16年,距满清入台已距128年(1812年)。吴化拓垦队伍的踪迹遍及今日兰阳溪以北,也就是今日宜兰俗称的溪北地区,总计至少建立了五个「围」和数十个「结」的据点。

    吴沙死後,子孙依其遗言葬於三貂社(今台北县贡寮乡仁里村仁和路34号旁,由澳底仁和宫对面进入,墓前面临石碇溪、福隆湾),庄梳娘晚吴沙十年逝世,得年57,葬於四城,墓前有吴沙纪念馆,墓後为泽兰宫,墓旁有李凤鸣县长所书「开兰夫人纪念碑」。

    今除宜兰县头城镇开成寺祀有吴沙长生禄位(但所供禄位写做「吴沙成」)之外,在壮围亦有神位供於土地庙。在四围(今四城)有吴氏大厝。在礁溪有吴沙国中,另外头围县丞钱塘王兆鸿於咸丰八年桐月也立有昭绩碑。

    吴沙初步拓垦成功之後,汉人移垦者相继进入兰阳平原,以头围为起点,带动整个兰阳平原的开发。不过,有鉴於第一次进入头围时被原住民逐回的教训,吴沙决定采取稳当的拓垦措施,以防患未然。当汉人的拓垦集团在一地开垦时,首先就地取材,用泥土堆成土堡,一方面做为向外开垦的据点,一方面则做为战斗时退守的堡垒,以保护垦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点稳固之後,再向前进垦另一据点,照样堆土成堡,步步为营。目前宜兰地区仍有许多含有「围」或「结」的地名,如壮围、四结、五结等,其中「围」即是指开垦时建有城围的聚落,「结」则是指较小的据点。这些都是吴沙及其继起者在兰阳平原开垦的痕迹,也是宜兰开发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1811年(嘉庆16年)宜兰正式设治,名为「噶玛兰厅」;1875年(光绪元年)将「噶玛兰厅」改为「宜兰县」,沿用至今。自此,台湾东部的开发也逐渐展开。

     

    参考资料

    1. http://class.rfes.tpc.edu.tw/~tcat/au/wu.html
    2. http://www.tipi.com.tw/taiwanhistory_detail.php?twhis_type=2&twhis_id=108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玛星
下一篇:嘉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