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
2011-12-04 22:01:29   来源:   点击:

    原有河道因土石阻塞,水流积聚漫溢,往上游地区淹没,形成湖泊。阻塞物的来源包括地震造成的崩塌堆积物、降雨造成的土石流、火山爆发的熔岩碎屑、冰川堆积物,或是人为活动等。堰塞湖常见於世界各国的山区,多沿着板块边界分布,推测可能和板块活动所引发的地震及火山活动相关。

    阳明山的竹子湖地区曾是火山熔岩堰塞湖。35万年前竹子湖地区因火山喷发岩浆阻隔溪水,形成750公尺长,320公尺宽,深15公尺的堰塞湖,後来因为侵蚀作用产生缺口而外流,逐渐乾涸露出湖底,由人为开垦形成聚落。

    花莲县寿丰乡的鲤鱼潭是另一种成因的堰塞湖。学者认为是木瓜溪支流古铜文兰溪上游的支流荖溪为古平和溪袭夺後,残留河道流量降低,逐渐淤塞,形成面积约104公顷的椭圆形堰塞湖。另有学者认为鲤鱼潭的成因是由於木瓜溪和支流铜文兰溪,以及曾属木瓜溪流域的荖溪、白鲍溪,在全新世晚期发育冲积扇,将河道堵塞形成鲤鱼潭及古荖溪潭冲积堰塞湖。古荖溪潭之後因为湖水溢满越过分水岭,造成河流下切作用而消失。

    1999年集集地震造成大小堰塞湖约十余座,以草岭潭堰塞湖及九份二山堰塞湖为代表。草岭潭堰塞湖最早记录始於1862年(同治元年)嘉南大地震,1898年(明治31年)溃堤。1941年(昭和16年)嘉义大地震形成70公尺高的天然坝,1942年因豪雨,坝高增至170公尺,1951年溃坝,造成下游百余人死伤及重大财产损失。1979年因为台风再度形成90公尺高之坝堤,同年即发生溃堤。集集地震时,大规模的山崩顺着旧的滑动面崩移,阻塞清水溪,形成约5公里长,50公尺高的土坝,上游积水成堰塞湖。九份二山堰塞湖则是因为集集地震引发崁斗山发生顺向坡滑动,阻塞了韮菜湖溪及涩仔坑溪,形成两处坝高约50公尺的堰塞湖。

    中文关键字: 山崩 , 台台北湖 , 草岭潭 , 花莲鲤鱼潭

    英文关键字landslide , paleo-Taipei lake , Cao-ling pool , Hualian Li-yu pool

    参考资料

    1. 经济部水利署水利规划试验所。2002-2004。《堰塞湖引致灾害防治对策之研究》。台中:经济部水利署水利规划试验所。
    2. 陈镇东、王冰洁。1997。《台湾的湖泊与水库》。台北:渤海堂。
    3. 邓属予等。2004。〈台北堰塞湖考证〉。《地理学报》,36:77-100。
    4. 〈九份二山堰塞湖治理成果〉。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专案成果」。2008年9月22日读取。http://www.wra03.gov.tw/business_c_2.htm。

    延伸阅读

    1. 何立德、王鑫。2002。《台湾的湖泊》。「台湾地理百科」11。台北:远足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地下水人工补注
下一篇:甲烷水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