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居敬造、吉田要。1931。《新竹苗栗及竹东油田调查报告》。台北: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 大江二郎。1936。《大安溪地震调查报告》。「矿物及地质调查报告」4。台北: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 大塚弥之助。1936。〈昭和10年4月21日台湾中部地方发生之地震所伴生之地震断层,附地震断层之诸特徵〉。《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汇报别册》,3:22-74。
- 余水倍、侯财源、蔡义本。1977。《苗栗地区地震研究报告》。台北: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 许华杞。1985。〈利用大地测量成果研究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之断层模型与今後检测断层位移之方法〉。收於《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大地震五十周年纪念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 温国梁。1985。〈利用遥测、地质与地震资料分析一九三五年地震断层〉。收於《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大地震五十周年纪念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 叶义雄、颜宏元、蔡义本。1985。〈利用地震与重力资料分析一九三五年地震断层〉。收於《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大地震五十周年纪念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 颜沧波。1985。〈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地震调查之回顾〉。收於《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大地震五十周年纪念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地震地质与活动断层研究」http://cgsweb.moeacgs.gov.tw/result/Fault/web/index-1.htm
- 林启文、张徽正、卢诗丁、石同生、黄文正。2000。《台湾活动断层概论第二版》,台北:中央地质调查所。
断层型态为右移断层,东北东走向(约北60度东)。北由后里台地东北隅的泰安车站附近开始,向西南西方向延伸,经下后里、内埔(旧称屯子脚),越过大甲溪至大肚台地北段之清泉岗附近结束。
屯子脚断层为1935年新竹台中烈震所产生的地震断层,垂直方向最大位移1公尺,最大右移量2公尺。除了后里以东的断层东北端1公里长的部分为西北侧上升外,后里以西皆以东南侧为升侧,沿此断层带出现略呈东西走向,呈雁行排列的裂隙或小断层。
屯子脚断层於后里台地的长度约7公里,由於变位量较小,加上风化和耕作的关系,1935年的地表破裂今日已难以辨认,唯在后里车站东北方1公里处的屯子脚冲积扇扇顶部分发现500公尺长的反斜断层小崖,冲积扇的下游部分地势较上游部分高出约1公尺。依航照判释得知,屯子脚地震断层经过枕头山,向东北似沿着关刀山主峰西南向的支棱之东南侧山腰,切过十分古崩塌地冠部附近,并越过十分北边呈西北走向的山棱,向东北方向延展,最後或可与狮潭地震断层连接。
根据地球物理探勘的结果显示,屯子脚为横移断层,浅部断层带可宽达数百公尺,具花状的构造;再由微震及重力资料研判,断层仍有相当显着的微震活动,基於估算断层之变位量为72公尺,1935年的地表破裂应只是此断层最近的一次活动。
中文关键字: 新竹台中地震 , 活动断层 , 花状构造
英文关键字Hsinchu-Taichung earthquake , active fault , flower structure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