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lein、C. and Hurlbut、C.S. (1993) Manual of Mineralogy、John Wiley and Sons Inc.、New York、681pp.
- 陈培源、刘德庆、黄怡祯 (2004) 台湾之矿物,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发行,415页。
- 潘兆橹 (1985) 结晶学及矿物学,地质出版社,北京,274页。
- Nesse、W.D. (1991)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335pp.
辉石可以分成单斜晶系的斜辉石(如普通辉石、易变辉石、钠辉石、绿辉石与透辉石等)与斜方晶系的直辉石(如顽火辉石、紫苏辉石)两大类,分别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斜消光(斜辉石类)和平行消光(直辉石类)的特性。化学通式为 XYZ2O6,式中X和Y分别可以充填一价和二价的金属阳离子,如Mg2+、Fe2+、Na+、Ca2+、Li+﹔Z代表占据Z2O6单链内部四面体配位位置的阳离子﹐它通常是 Si4+﹐但可有少量Al3+或Fe3+等。辉石晶体结构由矽氧四面体的单链组成,因此典型的晶体是细长柱状的,同时有两组87~93度相交的良好解理。辉石家族的化学成分可用MgSiO3-FeSiO3-CaSiO3三成分系统来涵盖,直辉石类即是Mg-Fe系列的固溶体,在MgSiO3之端成分者为顽火辉石(Enstatite),在FeSiO3之端成分为铁辉石 (Ferrosilite)。若有钙或钠进入其架构中,则为斜辉石族群,其中钙铁辉石(Hedenbergite)与透辉石(Diopside)是辉石家族中含钙最高的。通常含钙的斜辉石为高温相的产物,含钠的斜辉石则为高压相产物。
【化学成分】:Ca(Mg,Fe,Al)(Si,Al)2O6
【物理性质】:属单斜晶系;晶体多呈短柱状,晶体剖面为方形、矩形或八面形,有的作柱状块体、粒状或纹状;在{001}面有聚片双晶,有的在{100}面有接触双晶;颜色黑色;条痕白至灰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无萤光磷光性;比重3.2-3.6;硬度5-6;解理在{110}方向(不完全解理),解理面相交所形成的角度为87度和93度;不平坦或贝壳状断口。
【产 状】:生成於基性至超基性火成岩中,是常见的矿物,有时可发现於变质岩中;普通辉石经风化後会变成普通角闪石和绿泥石,具特别晶形及独特的柱状解理夹角为其特徵。也可形成於变质岩中,通常含钙的斜辉石出现指示为高温的粒变岩相(Granulite),若含钠的绿辉石(Omphacite)或辉玉(Jadeite)出现,则指示着高压相变质作用。
【用 途】:无特殊用途,只有经和透明度良好之辉石具有观赏价值,例如辉玉即是翡翠。
【产 地】:广泛分布於台湾的中性到基性火成岩,包括西部、北部和东部的火成岩区。一部分在变质岩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