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tt, H. and Tracy, R.J. (1982) Petrology, 2nd Edition,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529pp.
- Nesse, W.D. (1991)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35pp.
- Prinz, M. (1988) Rocks and Minerals, Simon and Schuster Inc., New York, 607pp.
- 陈肇夏(1998) 台湾的变质岩,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357页。
- 林朝棨、周瑞炖 (1978) 台湾地质,茂昌图书,450页。
- 余炳盛、方建能、宋圣荣、何镇平 (1999) 花东矿物岩石图监,国立台湾博物馆,212页。
A.英文名称:Slate
B.岩石分类:变质岩-区域变质-变质泥质岩
C.矿物组成
主要矿物包括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及黏土矿物,大部分仍为隐晶质;次要矿物为磷灰石、黄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石墨等。
D.岩性描述与化学成分
板岩具有极密而良好的叶理状岩理,称为板理(slaty cleavage),叶理甚薄,矿物颗粒极细,肉眼难以分辨,多是由页岩或凝灰岩等细粒岩石经轻度变质作用造成,原岩成分没有明显的再结晶现象,新生矿物很少,以隐晶质为主,常有原生组织残留。此类岩石极易顺其叶理方向裂开。
E.特徵、有趣现象或监定要诀等
多为深色,矿物颗粒非常细,肉眼难以分辨,具有非常平整的板状片理,易劈开成板,解理面平坦。与页岩有时类似,但板岩较均一而致密,页岩质地不如板岩坚硬。
F.成因
由页岩、泥岩或凝灰岩经低度变质作用而成。
G.应用
易劈开成板状,可做建材,早期原住民的石板屋便是以板岩为材料搭建而成,鲁凯人将板岩撬开成一片片的石板,比较坚硬的石板叫做「公石板」,用来作为房屋的墙面或屋顶等主要架构,质地比较脆弱的叫做「母石板」,敲成较小的石片後作为堆叠墙面的用途;而石板屋则是排湾族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种夏凉冬暖又坚固防台的建屋方式,便是利用当地的板岩建造。另外,台湾史前石器时代人类狩猎用的石镞(或全刃或带柄或带铤使用的工具) 亦大多利用板岩为材料。另外常可在板岩或千枚岩发现隐晶质石墨矿。
H.产地与产状
板岩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脉及雪山山脉地区,大多数高达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岭均由板岩层所造成。雪山山脉起於台湾东北的三貂角,南至峦大山和郡大山,在这些山脉中的板岩层东西宽达三十公里,南北长达二百公里雪山山脉,主要出露在始新世梵梵统及渐新世平林统岩层与四棱砂岩层及水长流层之中,梵梵统分布於南势溪上游及雪山山脉主脊巴博库斯山及红柴山间,坪林统则分布於乌来乡境其他大部分区域。中央山脉板岩分布北起苏澳经三星山南至卑南主山、太武山及大树林山等地,掩覆的地区东西宽达二十至三十公里,南北长达三百公里,主要出露在始新世新高层与中新世庐山层之中,新高层分布於中央山脉山脊两侧,东至沙沙拉咪一线,以及鹿鸣桥至玉里一带;庐山层分布於中央山脉之西斜坡及其南端,如太平山、合欢山、奥万大及三地门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