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tt, H. and Tracy, R.J. (1982) Petrology, 2nd Edition,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529pp.
- Nesse, W.D. (1991)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35pp.
- Prinz, M. (1988) Rocks and Minerals, Simon and Schuster Inc., New York, 607pp.
- 邓属予 (1997) 台湾的沉积岩,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235页。
- 张富元;章伟艳;张德玉;辛春英;孟翊;陈荣华(2004) 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的研究;海洋学报,第26卷第5期,94~105页。
A.英文名称
Red Clay
B.岩石分类
沉积岩-细粒碎屑颗粒岩石
C.矿物组成
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另外尚包括陆源石英、云母、伊利石、钙十字沸石及含铁矿物等,另外含有小於30%之生物源物质。
D.岩性描述与化学成分
红黏土又称褐黏土或深海黏土,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生源物质含量小於30%,其颜色乃是受氧化的含铁矿物影响而呈深褐色至红色。红黏土在全世界大洋底所占面积约为30.9%,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印度洋中部与大西洋深水部位,平均分布水深为5400公尺。南太平洋的红黏土多源自於火山物质,因此含有丰富的自生矿物如钙十字沸石和蒙脱石;而北太平洋中的红黏土则富集陆源矿物如石英、云母和伊利石等。这些松散的黏土沉积物若经过成岩作用,可胶结形成红黏土岩。
E.特徵、有趣现象或监定要诀等
整体皆为红到褐色为其最明显特徵,而由於为深海沉积物,且多由黏土矿物组成,为细颗粒岩石,不易以肉眼辨认出矿物。
F.成因
由於分布在水深较大之区域,生物源物质大部分被溶解,所以非生物源成分占优势,主要包括陆源黏土矿物,以及如锰核等自生沉积物、风成沉积物、火山碎屑、宇宙尘及部分未被溶解的生物残骸等。另外,由於分布之水深多已超过碳酸钙平衡深度(CCD),故多见矽质生物残骸,鲜少有碳酸钙成分。
G.应用
红黏土粉广泛应用於化工、塑胶、油漆、涂料、建筑等方面,亦是生产氧化铁红的重要原料。另外,近年流行之泥敷物质,亦有以红黏土为主要成分者,被认为可较滋润皮肤,并可制成适合乾性、敏感皮肤用的面膜。
H.产地与产状
现生的红黏土可在台湾附近海域中较深海域底表上发现,例如南海东部海域表层十一种类型沉积物(含岩块砾石钻土质粉砂、贝壳珊瑚砂、黏土质粉砂、钙质黏土、钙质软泥、有孔虫砂、深海黏土、含铁锰微粒粉砂质黏土、矽质黏土、含火山灰矽质黏土、含火山灰粉砂质黏土)就包括了深海红黏土(褐色类沉积物占60.68%)。另外在海岸山脉电光地区可观察到已经成岩的红黏土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