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页岩
2011-12-04 22:36:01   来源:   点击:

    深色细粒致密的轻度变质岩。硬页岩的颜色为深灰色至灰色,是由页岩或泥岩经最低度的变质作用所形成;原来的岩石仅发生变硬作用,矿物再结晶的作用和重新排列不明显。主要的组成矿物和页岩或泥岩相似,是由细粒的黏土矿物和石英所组成,另含少量的长石和岩屑等。

    硬页岩一般成致密块状或略有叶理状,但不似板岩或片岩等具有明显的叶理状构造。在变质过程中,矿物排列方式已稍具固定方向,矿物长轴方向大都互相平行且落於地层面上,因此岩石风化後崩落的岩块比较趋向长条状构造。例如宜兰北关地区的硬页岩层,外表初看之下很完整,但仔细观察地层面,可发现很多细微且短小的节理面横切地层面。节理面的间距影响条状岩块的长度,通常崩落下的岩块粗如指头,长度一般都不超过10公分,状如铅笔,俗称铅笔状构造,其长轴方向平行於地层面,代表岩石内矿物生长的方向。硬页岩含有相当高比例的黏土矿物,吸水性佳,可用在盆栽上代替土壤,栽培耐乾燥的植物。

    台湾硬页岩主要分布在北部雪山山脉之地层,如西村层、四棱砂岩、乾沟层、大桶山层、澳底层和苏乐层等;台北县乌来南势溪出露的大桶山层,是着名的硬页岩露头,致密块状的细粒岩石中,紧密的两组节理造成铅笔状的构造,是其最大的特点。

    中文关键字: 页岩 , 泥岩 , 变硬作用 , 劈理 , 节理

    英文关键字shale , mudstone , induration , cleavage , joint

    参考资料

    1. Blatt, Harvey and Ernest G. Ehlers. 1982. Petrology: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San Francisco: Freeman.
    2. Winter, John 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3. 林朝棨、周瑞炖。1978。《台湾地质》。台北:茂昌图书。
    4. 陈汝勤、庄文星。1992。《岩石学》。「大学科学丛书」13。台北:联经。
    5. 吴文雄、杨灿尧、刘聪桂。2005。《台湾的岩石》。「台湾地理百科」65。台北:远足文化。
    6. The mineral and gemstone kingdom. http://www.minerals.net。
    7. Rocks and Minerals. http://edtech.kennesaw.edu/web/rocks.html。

    延伸阅读

    1. 陈肇夏。1998。《台湾的变质岩》。「台湾地质」11。台北: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绿鳞石
下一篇:蔷薇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