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tt, Harvey and Ernest G. Ehlers. 1982. Petrology: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San Francisco: Freeman.
- Winter, John 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 王执明。1991。《太鲁阁峡谷之变质岩》。花莲:内政部营建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 陈汝勤、庄文星。1992。《岩石学》。「大学科学丛书」13。台北:联经。
- 陈肇夏。1998。《台湾的变质岩》。「台湾地质」11。台北: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 余炳盛等。1999。《花东矿物岩石图监》。台北:台湾博物馆。
- 吴文雄、杨灿尧、刘聪桂。2005。《台湾的岩石》。「台湾地理百科」65。台北:远足文化。
- The mineral and gemstone kingdom. http://www.minerals.net。
- Rocks and Minerals. http://edtech.kennesaw.edu/web/rocks.html。
- 王执明。1991。《太鲁阁峡谷之变质岩》。花莲:内政部营建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 陈肇夏。1998。《台湾的变质岩》。「台湾地质」11。台北: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蓝闪石片岩生成於隐没带环境中聚合岩石圈板块的边缘或附近,可能是由海洋板块含镁质高的蛇绿岩系岩石或含锰高的镁质原岩,经由隐没带上高压低温的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变质岩,故此种岩石出现的岩层或区域,代表位於古老的造山隐没带上。
台湾的蓝闪石片岩主要分布於东部大南澳变质杂岩中之玉里层,尤其是在花莲瑞穗之西北方,有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3公里之区域内,含有蓝闪石片岩的绿色片岩发育於云母-石墨-石英片岩和千枚岩之间成岩脉分布,厚2-4公尺,长可达50公尺。此一蓝闪石片岩可能是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板块的蛇绿岩系物质,向西隐没受到高压低温的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
中文关键字: 蓝闪石 , 斑状变晶 , 岩基 , 石榴石 , 隐没带
英文关键字glaucophane , porphyroblast , groundmass , garnet , subduction zone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