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rology(1982), H. Blatt and R.J. Tracy, 2nd Edition,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529pp.
- Nesse, W.D. (1991)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35pp.
- 陈汝勤、庄文星 (1992) 岩石学,联经出版事业公司,444页。
- 林朝棨、周瑞炖 (1978) 台湾地质,茂昌图书,450页。
A.英文名称
Meta-Conglomerate
B.岩石分类
变质岩-区域变质-变质粗粒碎屑岩
C.矿物组成
主要可以分成碎屑和基质两部分,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有少量矿物碎屑,粒径大於 2公厘的圆状和次圆状的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基质填隙物为砂、粉砂、黏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但已有片状矿物如云母或绿泥石出现。
D.岩性描述与化学成分
变质砾岩乃指经过低到中度变质作用之砾岩,由於所含砾石颗粒较大,通常变质作用仅使得砾石较破碎,其性质变化不大,而胶结物由於颗粒较细,就容易转化成变质矿物如云母或绿泥石,甚至产生部分片理。
E.特徵、有趣现象或监定要诀等
变质前的砾岩特徵仍很明显,大於2 mm之砾石性质亦多可分辨,颜色变异很大,砾石孔隙则主要为砂所填充,有时稍具片理,通常可从其围岩来判断其是否已遭受变质作用。
F.成因
砾岩被埋藏到数公里以下而变质者,称为变质砾岩。
G.应用
所知用途很少。
H.产地与产状
台湾之变质砾岩皆分布於中央山脉之中,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M砾岩(M代表Mesozoic-中生代):大南澳杂岩与其上覆地层中间常有年代间隙,所谓的M砾岩就是指中生代的基底砾岩,位於碧侯层(现已归属为天祥片岩层)或塔峰层底部,不整合覆盖於大南澳杂岩之上,分布於大南澳山及拉克拉克溪到塔峰之间,砾石多以大南澳杂岩之成分(如片麻岩、石墨片岩、石英片岩、大理岩或石英岩等)为主,胶结物多为砂质;(2)E砾岩(E代表Eocene-始新世):所谓的E砾岩就是指始新世的基底砾岩,属於苏澳群,不整合覆盖於前述M砾岩所属之中生代地层之上,有时亦直接不整合於大南澳杂岩之上,砾石以石墨片岩、石英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砂岩或千枚岩等为主,有时含有化石;(3)N砾岩(N代表Neogene-新第三纪):所谓的N砾岩就是指新第三纪(为中新世与上新世)的基底砾岩,位於庐山层底部,不整合覆盖於始新世的毕禄山层之上,可在中央山脉板岩区中发现,砾石以石灰石及化石为主。另外,天祥片岩之石墨片岩中,常可发现夹有长数十公分至超过一公尺的变质砾岩,其产状较类似层间砾岩,稚晖桥正下方有很好的露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