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tes, B.L. and Jackson, J.A. (1987) Glossary of Geology,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USA., 788pp.
- Klein, C. and Hurlbut, C.S. (1993) Manual of Minera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 681pp.
- Prinz, M. (1988) Rocks and Minerals, Simon and Schuster Inc., New York, 607pp.
- 陈培源 (1996) 矿物学名词,国立编译馆主编,茂昌图书,804页。
- 潘兆橹 (1985) 结晶学及矿物学,地质出版社,北京,274页
【前言】:锂辉石的英文名称为Spodumene,系源自希腊语,是指「灰色」的意思。宝石级的锂辉石有二个重要品种:一为透明且粉红至蓝紫色的锂辉石,称为紫锂辉石或孔赛石(Kunzite);一为深绿色且透明的锂辉石,称为翠绿锂辉石(Hiddenite)。
【化学成分】:LiAlSi2O6,化学成分稳定,可含有一些稀钍元素。
【物理性质】:
1. 晶系:单斜晶系。
2. 习性及矿物集合体:晶体一般呈柱状且柱面上常有纵向纹理,晶体往往粗大,并有粗糙不平的晶面,双晶依(100)晶面生成;集合体为板柱状,有时为隐晶质致密块状。
3. 解理:{110 }面上解理完全或中等,解理交角呈87°;有时有(100)或(001)面上的裂理。
4. 断口:成参差状。
5. 硬度:6.5-7。
6. 比重:2.8。
7. 光泽:玻璃光泽,解理面上有珍珠光泽。
8. 颜色:灰白、淡黄、淡绿、翠绿或紫色。
9. 条痕:无色。
10. 透明度:透明。
11. 脆性或韧性:具有脆性。
12. 发光性:在X射线照射下呈橙色,在阴极射线照射时呈橙黄色和柠檬黄色。其内在的缺陷、杂质、包裹体和析晶温度都是引起锂辉石晶体标本发色的原因。
【产 状】:锂辉石为典型的伟晶岩矿物,主要富产於伟晶花岗岩脉中,常与绿柱石、电气石、石英、钾长石、钠长石、锂云母共生。根据实验资料,伟晶岩矿床形成的温度范围在100~700℃之间。而锂辉石等大量伟晶矿物是在150~600℃析出的。其形成的深度一般在地表以下5~9km范围内。围岩的成分对伟晶岩中锂元素的富集和分散有较大影响,当围岩为石灰岩时,可形成大量的锂辉石,利於伟晶岩中锂的富集。而当角闪岩、黑云母片岩等含镁的岩石为围岩时,易发生置换反应,使部分锂分散到围岩中,引起伟晶岩中锂的缺乏,而不会生成锂辉石。
【用 途】:锂辉石是提炼锂的矿物原料之一。色彩鲜艳且透明的锂辉石,如紫锂辉石和翠绿锂辉石,可作宝石。用锂辉石作陶瓷原料可显示出独特的性质,因为锂与钠、钾有类似的化学作用,甚至比钠、钾的化学活性强。因此,加入微量即可做到减小密度、呈现较强的熔剂效应,具有显着降低熔化温度和缩短烧成周期等优点,从而提高了陶瓷制品的抗热震、抗腐蚀性能。
【产 地】:锂辉石最主要的产地在伟晶花岗岩中,在台湾这类岩石多出现於花岗岩类中,主要分布於源头山片麻岩体,自苏花公路经乌石鼻,向源头山至铜山一带皆有伟晶花岗岩的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