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为何要强抢驸马爷

2020-10-20 06:43:36 作者: 杯酒释兵权的

  赵匡胤抢王承衍为驸马,绝不仅仅是看中了他的仪表、人品或者才学,根本原因是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好爹:殿前都指挥使、忠正军节度使王审琦。

  赵匡胤:抢了一个驸马爷

  北宋开宝三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打算给长公主给招驸马。长公主是他第四个女儿,先前生的三个女儿不幸全都夭折了,所以对此女极为宠爱。赵匡胤是有主见的人,内心早已为女儿物色了一个好女婿:内殿供奉官都知王承衍。内殿供奉官都知是正六品的武职,相当于内廷侍卫长,向来由皇帝绝对信得过的人担任。那年王承衍19岁,仪表端庄,做事谨慎,擅长骑射,而且多才多艺,能吟诗作词。王承衍于开宝初年16岁时入宫任职,与皇帝及其家人朝夕相处,相互之间早有了解,想必公主也是极为满意的。

赵匡胤

网络配图

  按说这应算是天大的好事,竟一下子让王家上下为了难。王承衍出身名门,虽说年龄不大却早已成婚,妻子是温柔娴淑的乐氏,小两口正恩恩爱爱,其乐融融。皇帝要把公主嫁过来,难不成要做小三儿?此事断断不可!

  宋太祖不愧为马上皇帝,做事干脆利索,不按常理出牌。为了女儿的幸福,他决定来个霸王硬上弓。一日,将王承衍招至宫中言道:“从现在起,你就是我家的女婿了,我要把乐氏改嫁。”而后派四名禁军随从牵着御马,随王承衍一起回府,算是变相看管起来。不久,宋太祖封长公主为昭庆公主,赐府邸,下嫁王承衍为妻。王承衍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仍兼任内殿供奉官都知。而对那位可怜的原配乐氏,赵匡胤拿出一大笔嫁妆,强迫其改嫁他人。

  赵匡胤抢王承衍为驸马,绝不仅仅是看中了他的仪表、人品或者才学,根本原因是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好爹:殿前都指挥使、忠正军节度使王审琦。王审琦是什么人?后汉时期,枢密使郭威(即后来的周太祖)部下一批年轻军官结为异性兄弟,其中包括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刘光义、韩重赟等十人,历史上称为“义社十兄弟”。众兄弟追随郭威征战多年,无不功勋卓著,多成为后周军队的高级将领。显德七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即位称帝,继而南征北讨扫平四方,这些把兄弟也居功至伟。也就是说,王审琦是赵匡胤的布衣之交、把兄弟、开国元勋。王审琦有九个儿子,王承衍是长子,自幼跟随父亲身边历练,有一定的才干。开宝初年(968年),赵匡胤将王承衍荫补为官,直接任命为内殿供奉官都知,已属破格提拔。现在又与之结为儿女亲家,算得上是很大的恩典。那么,已经成了皇帝的赵匡胤,为什么要费尽心思讨好王审琦呢?

赵匡胤

网络配图

  赵匡胤登基伊始,论功行赏,原禁军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人全都得到重用。王审琦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为禁军中职务最高的指挥官。赵匡胤靠军队支持“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总担心禁军将领会学着自己的样子谋反作乱,对帮助他打天下的把兄弟们尤其放心不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匡胤酒席宴上“杯酒释兵权”,以荣华富贵换取禁军将领的统兵权。他对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高官开出三个条件:第一是“自择善地”,选择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去做节度使,不向朝廷缴纳租赋,利益归己;第二是“勿议除替”,无需担心朝廷会派人取代你们;第三是“约以婚配”,约定与功臣良将结为姻亲,大家互不猜忌,永保富贵。自古以来,能如此开诚布公厚待功臣的开国皇帝实属少见,众兄弟无不感激涕零,马上交出兵权到外地享清福去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南方割据势力要么被彻底剿灭,要么纳土称臣,唯一敌对的北汉小朝廷在宋军不断攻击之下,也已是危如累卵。而此时的赵匡胤,又多了一块心病。当初“杯酒释兵权”削夺禁军将领权力,实力派将领几乎全部离开政治中心,到地方担任节度使。连同后周入宋的近二十个节度使长期盘踞显要、富庶之地,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且不向国家纳税。虽然朝廷派出文官监督、牵制他们,但是这些藩镇俨然成为一群散落在林中的“老虎”,赵匡胤对他们不能不有所忌惮。如何把这些“老虎”关进笼子里,成为朝廷稳定政局的当务之急。

赵匡胤

网络配图

  赵匡胤与王审琦、石守信等人“约三事”,原本就是权宜之计,酒后之言。“自择善地”仅仅是临时行为,“勿议除替”更是不可能,朝廷不会让藩镇世袭罔替。唯有“约以婚配”还算切实可行,因为此时大家儿女均已长大成人。赵匡胤一方面要兑现承诺,更重要的还要靠众兄弟配合他消藩夺权。在此背景下,赵匡胤陆续与节度使中的实力派将领联姻:开宝三年,昭庆公主下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开宝四年,皇弟赵廷美娶张令铎之女为妻;开宝五年,延庆公主下嫁石守信之子石宝吉。与此同时,开宝二年初借口征讨北汉,将进京朝觐的十二个节度使羁留京师,同时将李继勋、韩重赟、王审琦等实力派将领调离驻地,由赵匡胤亲自统帅攻打北汉,命王审琦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使,监督各路军队行动。宋军回师不久,赵匡胤在御花园宴请在京的各路藩镇,席间第二次上演“杯酒释兵权”,在京的节度使大多被免除职务,留京改任闲职。由于藩镇已无力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次“夺权”干脆利落,不留任何余地,中唐以来尾大不掉的藩镇势力从此彻底终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