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他做成了

2021-02-20 21:39:57 作者: 连皇帝都做不

  王阳明的学生之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王畿。王畿是浙江绍兴人,字汝中,号龙溪。嘉靖六年(1527 年),王阳明受朝廷起用,前往广西征讨思、田。临行前,王阳明给学生留下了四句教言,即“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便是著名的“四句教”。王畿对四句教做了进一步的诠解,他说:“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这即是王畿的“四无说”。在王畿看来,心体既然是至善的,至善是没有“恶”可以与之相对的,所以便是“无善无恶”的。实质上,王畿的“性无善无恶”论是深得王阳明的精髓的。王阳明自己就曾经说过:“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然而,在一些志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儒家士大夫看来,“四无说”跟儒家自《孟子》以来的性善理论是相冲突的,容易让人心陷入无所忌惮的状态,

  为害不浅。

 

  泰州学派的发展离王阳明更远。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是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身煮盐的灶户,读书不多,他强调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之道。他的学说,有着学术民间化、儒学平民化的趋向,而且强调自我,具有向个人主义发展的趋向。

117_1148896_4f616645e49e600.jpg

  泰州学派之中,后来涌现了一些被形容成“赤手以搏龙蛇”“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叛逆思想家。李贽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李贽,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晋江人。他追求个性与

  行动的自由,也攻击儒家经典,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要求人们有一颗没有受到知识和伦理熏染的“童心”。李贽的著作流传很广,引起了儒学卫道士们的恐惧。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逮捕正在通州养病的李贽。在狱中,李贽以剃刀自刎。

  李贽之死,也表明王阳明心学的末流越来越跟当时的社会脱节而受到扼制。在整个明末清初,对王阳明心学的批评和对朱子学的重新提倡越来越明显。晚明著名的东林学派领袖顾宪成和高攀龙都提倡学术上回归程朱之学。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清王朝观察到学术界的动向,转而尊崇程朱理学。至此,在明朝流行一百余年的王阳明心学逐渐衰微。

  摘自《中国通史·明清》,卜宪群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