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败的很丢脸,仁宗一怒之下将这哥仨降职处分。
好水川之败并不是结束,一年后在定川寨又是大败。韩琦这才佩服范仲淹的远见,两人再次齐心合作戍边。
西北边防越来越稳固,连放羊的小妹妹都会唱: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
李元昊打到潘原时,范仲淹带着六千人马迫使党项大军撤退。连西夏人都说: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西北边关的粗犷沙尘,也磨不掉文人内心的细腻。范仲淹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只有无尽的感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妹的!谁特么没事会喜欢打仗。这一年,范仲淹54岁。
1044年,西夏经济濒临破产。占不到大宋的便宜,还要经常被辽国揍。两头受气的李元昊妥协了,再次向宋称臣。
西北战局安稳后,大臣们联合举荐范仲淹当副宰相。老板答应的很爽快,内忧外患的大宋急需发展转型。
看到仁宗饥渴的双眼,范仲淹生出一个更大的梦想。他总结近30年工作经验,提交《答手诏条陈十事》。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
这些药方看的仁宗两眼冒火:干!加班干!
改革就是饭碗再分配,从富人碗里给穷人匀口饭。范仲淹是活动负责人,专注于砸人家饭碗。
明黜陟:绩效考核,让尸餐素位的官员滚蛋。抑侥幸:严控权贵二代特权,减少世袭福利。......
大刀向利益既得者的头上砍去。
庆历新政才实施一年,权贵们的早餐就缩减为八菜一汤。他们感觉没法活了,就雇水军抨击新政。
要破坏一件事,先弄倒负责人。
要弄倒一个人,先抢占道德点。
范仲淹的势力比皇帝还大听说后宫都有范仲淹的相好从月球往地球看,只能看到范党们搞事情......
宋仁宗真的很“仁”,在新老势力间认真活稀泥。范仲淹主动撤退了,变法团队全部调离京城。
没有皇帝的支持,新政寥寥收场。不过15年后,又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叫王安石。
1046年,范仲淹外放邓州。他创办花洲书院,下班了就过去讲学。看着台下一双双稚嫩的双眼,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
老友滕子京被贬巴陵,将岳阳楼改建成5A级景区。范仲淹这辈子都没去过,却不妨碍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文以载道,范仲淹的格局早已不是一湖一楼所能容纳的。
范仲淹调到杭州时,已经60岁了。他变卖家产购置千亩田地送给范氏族人,用来资助家族的贫困户。
当年,母亲为他改嫁而名声污损、朱家子弟却又戏谑嘲讽。这是范仲淹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口,他不愿再看到这种屈辱。
天下已然如此,我无力再去改变什么家族血脉流传,我只能力护族人周全我为你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希望你们不要再因生活所迫而寄人篱下。
那些经历过苦难,又努力让后人不再经历苦难的人,终究是值得尊敬的。
1052年,朝廷通知范仲淹去颍州上任。他那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秦岭一白偶尔会来冲点土蜂蜜水。
不愿耽搁时间,范仲淹强撑着带病上路,走到徐州时与世长辞,终年63岁。
和父亲当年的情形一样,范仲淹留下的遗产连回家车票都买不起,一家人借住官屋里躲避风雨。直到死讯传开后,朝野一片哀恸。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范仲淹不是一个完人,但他看透了这个世界,还依然要努力将它变得更美好些。
一世之师,由初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