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之战”诸葛恪是如何打败司马昭的?诸葛恪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2022-09-01 07:28:32 作者: &ldquo

  《建康实录.废帝卷》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等为前部,恪自继之。时天寒,雪,魏军会饮,见赞等兵少,犹不持戈戟,但兜鍪刀盾,裸身缘堤,大笑,不即严兵。

  各方记载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吴军突袭魏军的先锋部队,不仅仅是丁奉所部,留赞也在其中,所以说个人觉得,当时的情况应该是,丁奉和留赞一起突袭魏军,而赤膊上阵的提议应该是丁奉提出的,留赞也听从了丁奉的建议,两人一起率部和魏军近距离肉搏交战,个人觉得不能把功劳都放在丁奉头上,人家留赞也是出过力的,就是名气比不上丁奉罢了。

  当时丁奉和留赞所部大概是3000人,这可能引起了魏军的轻视,加上丁奉是东吴少有的百战老将了,这样的将领往往能够抓住一瞬的战绩,也就是战场上敏锐的嗅觉,所以说他选择的战机肯定是相对合适的时机,加上自己裸衣而战,打仗打的就是一股士气,丁奉身后的年轻将士,看到老将军赤膊上阵,军人的气势一下子就涌上来了,而这恰恰是这股突袭部队最需要的。

  而对于魏军来说,首先丁奉这支先头部队人数不足,和围城的魏军相比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说魏军轻视没有相应准备,当吴军脱下盔甲,赤裸上身的时候,魏军大笑而不备战,个人观点,除了情敌之外,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诱敌。

  只是曹魏一方关于此战的记载太过简略,不知道当时魏军将领的想法,但是不排除,魏军在沿岸不设防,就是引诱吴军上岸,毕竟水战是魏军的弱项,不设防,给吴军机会,上了岸,再意图围歼,当然这只是个人猜测的一种可能,只是当时魏军将领指挥能力太差,加上山地作战,魏军虽多但是调动起来极其不便,也容易出现,前方部队挡住了后方部队前进支援道路的情况,而丁奉率部又极其奋勇,丁奉在击溃魏军前部后,魏军自然就发生了混乱。

  再者根据诸葛恪的战术安排,在丁奉之后,还有吴军的波浪式进攻,“会据等至,魏军遂溃”,“恪自继之”,由此可见,在丁奉之后,吴军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攻势,连丁奉都没有围歼的魏军自然是扛不住吴军接二连三的进攻的。

  最主要的是,魏军大部分兵力被丁奉所吸引,那么驻守浮桥的部队必然减少,而这也给了朱异机会。

  《三国志.朱桓传》是岁魏遣胡遵、诸葛诞等出东兴,异督水军攻浮梁,坏之,魏军大破。

  前面正与吴军激战的魏军得知后方浮桥被毁,那是什么感觉,自己已经落入到吴军的包围圈当中了,加上魏军已经发生混乱,那么逃是所有魏军将士的唯一想法,“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於水,更相蹈藉。乐安太守桓嘉等同时并没,死者数万。”

  这景象其实就是魏军败兵争相逃难,但是不知道浮桥已经被完全摧毁,先行抵达浮桥想要渡河的魏军活生生被后面溃败的魏军挤下去的,魏军已经完全失去指挥,这个时候别说是吴军精锐部队,哪怕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吴军都可以让数倍于己的魏军感到恐惧,任何一个将领,都无法再次组织其有效的抵抗,按照当时的情况,魏军想要存活,只能期盼军中出现一个将领,能够稳定自己的部属,在险要之地死扛住吴军的攻势,给混乱的魏军以喘息之机,那样的话魏军尚可一战,不然的话是没有机会的。

  《汉晋春秋》毌丘俭、王昶闻东军败,各烧屯走。

  此战吴军大获全胜,诸葛恪以此军功彻底掌握了话语权,成为了当时东吴第一权臣,而司马师虽然被打了脸,但是也不至于撼动司马家的地位,这场由诸葛恪挑起的战事,虽然是诸葛恪达到了目的,但是也为后来诸葛恪的败亡埋下了伏笔,还是那句话,东吴最擅长打防守反击,至于主动进攻,怎么打都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