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被日本尊为草圣,启功先生看见他书法,当场脱帽鞠躬三次

2020-09-01 15:28:56 作者: 这位老人被日

我们常常说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人的才华固然重要,但是能有贵人赏识其才华并且相助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位74岁老人林散之就是因为得到了郭沫若,启功先生等知名专家的赞扬便被世人所熟知,此后还被日本方面尊称为草圣,功成名就。

郭沫若先生的知名程度自不用说,启功先生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世人追捧,作品《行书唐宋诗七幅》曾以41.8万元卖出。两位大师竟然对一位普通的老人赞不绝口,启功先生甚至在见到林散之的作品之后立即脱帽三鞠躬。很多人都开始好奇这位林散之先生的故事。

1898年林散之出生于南京市的江浦区(今天的南京市浦口区),因为在所有叔伯子嗣中排名第五位,所以林散之得到了“小五子”的乳名。从三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林散之就很喜欢在家中对着桌椅板凳等进行涂鸦,五岁的时候便开始画画、捏泥人。

林散之的父亲林成璋认为林散之天生聪慧,将六岁的林散之送进了私塾学习。在早年学习的过程中,林散之尤其喜欢临摹书法家的作品,林成璋便为他找来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等古代知名书法家的字帖。练习五六年左右的时间,林散之的毛笔字已经能写得很好了,从林散之12岁开始村里的村民在春节时都会邀请林散之帮忙写春联。

1911年林成璋病逝,林散之去了外婆家,之后又去了南京学习。可是林散之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从小林散之就患有中耳炎,左耳几乎处于微聋状态;之后林散之又患上了脓疮。1913年林散之只能离开了南京回到家中修养。

回到家中之后林散之便一直学习书法与作画,尤其喜欢草书,但是因为村民们的见识有限,他们都感觉林散之之后的字毫无章法,与少年时期的书法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林散之也不管周围人的偏见,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整日醉心于草书和画画。

1929年,林散之经他人推荐之后来到了上海,跟随黄宾虹大师学习书画,三年之后林散之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寻找新的灵感,开始外出旅游。那段时间林散之在江浙两湖地区游历了名山大川,在游历过程中创作了800余副画作以及将近200首诗词。1938年为了躲避战乱,林散之回到了家乡带着自己的家人四处躲避战乱。

在战乱之中,因为几位挚友皆死于日寇之手,林散之遭到了重大的打击,渐渐地不再与人交流,将自己封闭起来,有些学院聘请林散之做老师他也全部拒绝。新中国成立之后林散之才逐渐走出了失去挚友的痛苦来到南京工作。

1972年中日两国再次建交,《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在民间征集书法作品,林散之将自己的《清平乐会昌》拿去参与了评选,得到了郭沫若、启功等人的高度评价,启功还在看到《清平乐会昌》之后立即脱帽三鞠躬。郭沫若还说:“南京有林散之,我怎么敢在南京写字。”

渐渐地林散之从只在南京地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变成了全国闻名的书法家,杂志出版之后林散之的作品也非常受欢迎,每次日本书法家的来华团队都会前去拜会林散之并且尊称其为“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