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反清时兵力是清廷两倍,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2022-09-02 17:26:17 作者: 吴三桂反清时

  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所考虑的事情不一样,六十多岁的吴三桂,其实内心真实所想,不过是自保云贵之地,是康熙削藩,逼着吴三桂造反,结果吴三桂这一反就打到了长江,充分说明了,老骥伏枥,也不容小窥啊!

  三藩看似强大,实际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吴三桂反清,说到底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伙同三藩,在叛乱初期大家四处响应,表面轰轰烈烈,实质上三藩内部各个心怀鬼胎。

  三藩之乱,虽名为三藩,真正反清到底的只有吴三桂,当然,往前追溯,吴三桂与其他藩王跟清廷的关系就不一样,其他藩王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对明廷没有任何好感,都是反明之后,无路可走,早早就投奔了后金。

  而吴三桂一直是辽东抗清主力,一直到明朝灭亡之后,才不得已与清军合作。

  正因为如此,真正反清的只有吴三桂,等到形势对其他藩王不利的时候,就选择了投降,康熙在应对三藩之乱的时候,采取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反叛者进行招抚,以此来分化瓦解三藩的实力,从而彻底孤立吴三桂,然后再进行打击。

  形势对叛军不利后,靖南王和平南王早早就被清王朝以只诛首恶,从者不究的糖衣炮弹给顺利收编了,耿精忠和尚之信归顺之后,吴三桂也就独木难支了。

  除了其他藩王之外,就连吴三桂一手培养的老部下,也都一一被劝降,三藩内部一盘散沙,让吴三桂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

  其实,我认为,即使三藩都有反清的决心,内部也不会妥协,毕竟皇帝只有一个,当年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股最大的反元势力,在北伐之前先是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场,然后才北伐的。

  这一点,估计吴三桂也是知道的,对反清这件事,吴三桂深知,从头到尾就是他最坚持的事情,当时三藩在反清的时候,台湾的郑氏(也是支持明朝的政治势力)不但不帮助三藩,反而从三藩的后背打击三藩,致使耿精忠等部腹背受敌,最终投降清廷。

  吴三桂反清为的是一己私利,没有一个好的旗号

  吴三桂反清可以说是一手好牌,当时清朝统治下的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假如吴三桂能够有一个好的旗号,反清还是大有可为的,然而吴三桂反清的最后,是自己称帝,最后走上了穷途末路。

  这就要说到吴三桂的黑历史了,农民军攻打北京时,吴三桂是崇祯盼星星盼月亮等来的救星,结果吴三桂勤王速度缓慢,最终使得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杀。

  当时的吴三桂处境很艰难,在无奈之下先是投降给了李自成,然而转而又背叛李自成,夺取了山海关,紧接着开始邀请清军入关。

  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吴三桂扮演了一个不是很正面的角色,其实从当时打击农民军的角度来说,吴三桂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农民军推翻明朝,并且逼死了吴三桂的“君父”崇祯。

  在入关之后,吴三桂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攻击农民军,也避免了与明朝残余势力的对抗。

  随着清军的壮大,农民军与南明政权开始进行联合,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就不得不把枪口对准南明政权。

  吴三桂不承认万历皇帝后代福王的合法性,十分敌视南明,史可法派出的使者找他上拜帖,他不但拒绝,还摆臭脸羞辱史可法和南明。后来永历皇帝被他抓住,他竟要斩首永历,不留全尸。

  永历帝在临死之前问吴三桂:“你难道不是汉人吗,不是大明的君臣吗?你为何叛国负君到如此地步呢?”

  吴三桂为了向清廷邀功,最后还是杀了永历帝,等到康熙想要削藩,吴三桂再想打反清复明的旗已经没有任何号召性了,吴三桂反明而杀永历的事情,是得不到哪些反清人士的同情的。

  假如,吴三桂没有这样的黑历史,三藩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更加有愿景的政治口号,假如与台湾的郑氏达成合作,三藩兵分多路开始北上,郑氏从水路而上,击败清朝如儿戏一般。

  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这句话放在反清的三藩身上,可谓是十分恰当了。

  总结:

  1681年历时了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结束了,与康熙对抗的几年里足以看出吴三桂还是很有实力的。

  总体来说,吴三桂起兵造反的失败有其地理因素上得重要影响,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而三藩之间也是存在巨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反清愿景上未能达成一致。最终是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