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高煦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第二子,素有勇略,朱棣为建文帝朱允炆所迫,于北平起兵靖难,朱高煦为先锋,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朱高煦不仅身经百战,还屡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抚其背:“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
这句话,为朱高煦凄惨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人们常说朱高煦是自己作死,作掉了皇位、作掉了性命,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作。
其一,作掉皇位;
朱棣攻入南京,即位称帝,作为皇帝之嫡次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
封王之后,成祖以云南为其藩,按制,朱高煦应该带着家人去云南,不过朱高煦不愿意去,并且抱怨道:“我何罪,处我荒徼。”
云南不愿意去,那青州呢?朱高煦仍然搬出那一套:“我何罪,处我瘠土”。
朱棣比朱元璋好说话,闻之心有不忍,就藩之事作罢。朱高煦请天策卫为护卫,常以天策上将自居。
天策上将是什么人?李世民。朱高煦跟李世民的情况确实比较类似,不过论人格魅力他就差远了。
拿自己跟李世民比,夺储之意昭然于世。
朱高煦不仅是表态,他也付诸行动了,他挑拨是非、陷害太子,累行不法之事。
朱棣闻之大怒,一发狠,令其立即就藩,并改封地于乐安。
其二,作掉性命。
作为亲王,如果安安分分在藩国养老,日子肯定会过得舒服,不过朱高煦显然并不甘心。
恰好机会来了,大哥朱高炽身体不好,即位不满一年就去世了,这个时候的太子朱瞻基可不在京师,他在南京。
朱高煦在乐安,如果先行一步到达京师,朱高煦极有可能夺得皇位,不过他选择了另一个办法,派人在回京途中截杀朱瞻基。
朱瞻基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绕道回京,等朱高煦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此时的朱高煦并未收敛,居然直接起兵造反,结果自然只有一个,兵败。
朱高煦被抓了起来,从王爷之尊,沦为阶下之囚。
朱瞻基去探望他,朱高煦伸出一条腿,将其绊倒,朱瞻基怒火中烧,令人以三百斤铜缸扣之。
朱高煦有的是力气,直接把铜缸给顶了起来。这种不服软的做法,彻底激怒了了朱瞻基,于是朱瞻基命人在铜缸周围堆满柴火,朱高煦就此殒命。
朱高煦十一个儿子,出去早夭的老大,其余尽皆被杀。
朱高煦之死,朱棣要负很大责任,既然没有传位之心,那就不应该用太子身体不好来鼓励他。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恩怨,很大程度上就是李渊摇摆不定造成的。
朱瞻基真的那么仁德吗?也不尽然,他跟朱高煦的之间的恩怨早就有了,举一个例子。
朱高炽与朱高煦同谒孝陵,朱高炽肥胖,要两个太监扶着走路,不小心还摔倒了。朱高煦见状,出言讥讽:“前人蹉跌,后人知警”。朱瞻基随侍,闻之反讽:“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面色顿变。
朱瞻基对这位叔叔并无丝毫好感,所谓不忍杀害叔叔,将其囚禁,不过表面功夫罢了。
可以说,朱高煦就是亡于朱棣与朱瞻基二人之手段,朱棣为了激励儿子勇猛作战,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朱瞻基不杀叔叔,无非是胜利者的一种施虐心理,把人关着,时不时登门观其落魄之状。
这种戏谑之态,不说朱高煦,有点血性的人都会受不了。更何况,朱高煦一生大起大落,落到如此田地,更不可能受此屈辱。
李广不忍受刀笔之吏的侮辱,拔刀自刎,朱高煦为了扳回一局,伸腿绊倒侄儿,以力扛鼎就比较好理解了。
他并不怕死,怕的是这种无穷无尽的侮辱。从就藩开始,就屡屡与朱瞻基作对,未尝不是担心日后遭到清算。
只是朱瞻基也确实够狠,十位堂兄弟,说杀,也就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