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对崇祯到底是什么情感?为他修坟立碑还经常在坟前痛哭

2022-09-10 11:38:45 作者: 顺治对崇祯到

  顺治并没有忘记崇祯,1654年他发布了一道上谕:“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于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您看,在顺治皇帝看来身殉社稷的崇祯和那些个亡国之君完全不同,为了避免崇祯的名声受影响,顺治决定为崇祯帝立一道碑文来表达自己对于崇祯的肯定。

image.png

  碑文是这样写的:“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逮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崇祯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的皇帝,他的一生并无失德之处,之所以丢了这江山完全是因为臣子们各有私心导致崇祯孤军奋战,当然战斗到最后崇祯帝壮烈的选择了死亡。整篇碑文强调的是,丢江山不关崇祯帝的事,主要是有君无臣,文官爱钱而武将怕死,这才导致大明就此灭亡。

  除了特意为崇祯立碑,顺治甚至还多次前去拜谒思陵,看着萧瑟荒凉的陵园,再想想崇祯苦逼的一生,顺治感同身受,这时候的他又何尝不是左支右绌,焦头烂额?这时候也不分什么亡国皇帝开国天子,想到难过处顺治竟然失声痛哭“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您看看,连哥都认上了,真是对难兄难弟!

  除了对崇祯的经历同情怜惜,顺治更是对崇祯的书法高度赞赏。崇祯酷爱书法,曾先后学习董其昌、王羲之等字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早年的顺治就是每天疯玩,以至于亲政时汉文水平不高,导致“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于是顺治发奋苦读开启了学霸模式,甚至因为劳累过度而咯血。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步深入,顺治对汉文化愈发喜爱,“专厌胡俗,慕效华制”,尤其对书法更爱不释手,这些书法名家中顺治最喜欢的就是崇祯的字。

  您看这就过分了啊!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何其之多,王羲之、颜真卿、董其昌等等,哪个不是铁划银钩、名垂青史?可顺治皇帝对古代书圣们的墨宝视而不见,偏偏对崇祯皇帝的字赞赏有加,您要说这不是情怀加成我可不信。可以说顺治帝在理解、同情崇祯的过程中慢慢的把自己也模拟成了崇祯,以至于在各方面都想向这个“名为亡国之君,实则英明神武”的崇祯帝学习。

  《山志》就曾经记载,顺治曾经请高僧弘觉进宫讲经(顺治还爱好佛学,孝庄太后就对顺治的这个爱好大加痛斥,但可能是命中注定,顺治皇帝最后还是选择剃发遁入空门),结果弘觉趁此机会向皇帝请求墨宝,结果顺治谦让说“朕字何足尚,崇祯帝乃佳耳。”而且皇帝还让人拿来几十幅崇祯的字向弘觉和尚展示,在这过程中估计是又触动了顺治的愁肠。“上容惨戚,默然不语”,看完之后顺治又叹息说“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您看看,顺治从来都没有把崇祯当亡国之君,大明的灭亡也和崇祯无关,完全是天灾人祸)

  与此同时顺治还对弘觉说:“近修《明史》,朕敕群工不得妄议崇祯帝。”这是打算维护崇祯到底了,顺治对崇祯怀着这样深的感情,也就难怪弘觉说:“先帝何修得我皇为异世知己哉!”而顺治对崇祯的感情在董鄂氏病死后达到了巅峰。心爱的女人离自己而去,福临心如死灰,在一次拜祭崇祯后他偶然发现了太监王承恩的墓。王承恩在崇祯死后殉死,所以顺治对王承恩同样大加赞叹,不但命令学士麻勒吉为王太监祭祀一番,回宫后又安排大臣为王太监撰写碑文,赞叹王承恩忠心为主,在明朝文武百官们各自逃难“兽惊鱼淰,奔迫途穷,屈膝贼庭,冀赊余生”弃君主于不顾时,只有这个太监陪伴在皇帝身边,王承恩真可谓是宦官中的“千古一人”啊!

  额,福临啊,我们很能够理解你对崇祯的感情,不过你这样夸王承恩会不会有点太肉麻了......

  但不管怎么说,明朝的皇帝被清朝的天子如此吹捧崇拜并引以为知己都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巧合的事情。崇祯皇帝自己可能也想不到,几十年后夺取大明江山的满清有这么一个小皇帝听到自己的事迹感伤不已,甚至还口口声声称呼自己为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