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相李斯为什么败给赵高?李斯最大的过错是什么?中国知识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斯是秦朝丞相,也是一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在当时推行了很多政策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他的基本主张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格局。李斯本有机会名留青史,但他却选择和赵高联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扶持秦二世继位。关键是李斯此后还被赵高所猜忌,导致李斯父子被斩于咸阳。为什么作为千古名相的李斯,会栽在赵高的手上呢?
李斯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两朝丞相,在大秦王朝的盛衰变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李斯单独列传,并对其一生作出了一分为二的公正评价。
司马公认为,李斯的功劳是辅佐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
司马公同时指出,李斯的过错是天下一统之后虽身居高位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不帮皇帝弥补过失,而是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甚至为了保护自己而伙同赵高矫诏废立。
等到全国各地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不但为时已晚,而且招来了杀身之祸,反受五刑而死,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人们都以为李斯忠心耿耿,但我太史公却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
李斯本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生于公元前284年,年轻时曾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
学业完成后,他看到秦国在各诸侯国中发展势头最盛,便西去秦国谋职。
那时是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前后,他投靠到时任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了舍人。
吕不韦很赏识他,便将其介绍到朝廷做了一名郎官,开始有机会接触君王。
秦王嬴政也很器重他,不久就任命他为长史,后来又任命他任客卿。
在秦国一次驱逐客卿的动议中,李斯向秦王嬴政呈交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此文立意高深,紧紧围绕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正反论证,利害并陈,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秦王嬴政阅后收回逐客成命,不但恢复了李斯原职,还提拔他做了廷尉。
之后的二十多年,秦王嬴政东征西讨,终于平定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比三皇五帝都厉害,诸侯王就更不在话下了。
所以,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尊称叫“皇帝”,而且是第一任皇帝,即“始皇帝”。
秦始皇任命李斯为丞相。
李斯又献言发起了焚书运动,并拆平了各国郡县城墙,销毁了各地武器,以防止发生思想、政治和军事上的动乱。
李斯还力主实行郡县制,使秦国没有一寸土地被分封出去,也没有皇帝的儿子、兄弟为王,更没有军将大臣被封为诸侯,以消除发生内战的隐患。
这期间,李斯的功多于过,也大于过。
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凡事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和后果。
一心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反倒是寿夭短命,只有49岁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焚书、拆城、酷法、严刑,都没有阻断人们的反抗和复国运动。
单纯的郡县制,使朝廷上下内外没有了掣肘牵制力量,也使秦始皇失去了最可靠的保护。
所以淳于越博士曾断言:“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果然,在秦始皇驾崩之后,就出现了赵高、胡亥、李斯合谋矫诏的“沙丘政变”。
对于大秦帝国来说,李斯最大的过错就是容忍并参与了矫诏政变。
等到秦二世胡亥荒废朝政穷奢极欲之时,等到赵高专权擅政一手遮天之时,他再想做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
即便如此,赵高也还是没有放过他和他的家族。公元前208年,秦二世继位不到两年,李斯76岁仍不得善终,被赵高设计判了“五刑”,灭三族。
何谓五刑?即刵(èr割耳朵)、劓(yì割鼻子)、剕(fèi砍双脚)、宫(砍性器官)、大辟(砍头)5种刑法并用。
可怜一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竟因自己的一系列过错而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