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训的墓陵为什么会是石制宫殿?3000妃子为其守陵

2022-10-09 14:55:42 作者: 李静训的墓陵

  此鲜卑女孩9岁,住石制宫殿,1400年无人能碰,3000妃子为其守陵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这是个传说:在她的墓地总能听到女人的哭声,盗墓者因此闻风丧胆,1400年竟无人敢碰。

  这不是传说:她只有9岁,鲜卑族,今甘肃天水人,住在地下一座石制宫殿里,3000妃子曾为其守陵。

  她叫李静训,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今西安市玉祥门外西大街南约50米处发现了墓地,后经考古专家们鉴定,这是一座是到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然而,当年打开她的墓葬,写在她居住的石制宫殿上的四个字的的确确吓了专家们一跳。

  那是一具石棺和一具石椁,两件石质葬具皆为青石制成。

  椁长2.63米,高1.61米,宽1.1米,由17块青石板拼接而成。

  揭开石椁,一具雕刻精美,堪称石雕艺术品的仿殿堂石棺跃入眼帘。

  石棺平面呈长方形,石棺长1.92米,宽0.89米,高1.22米。

  就是这样一座看起来仅能容身的石棺,竟被技艺高超的石匠雕刻成了殿堂的模样。

  石质的小殿堂为“面阔三间”的九脊形式,棺底基石恰恰就是殿堂的基座。仿殿堂石棺正面间隔3间殿堂的是4根方形门柱。石棺的西壁是这三间面阔殿堂的正面,中心一间被雕成门的形象,门板,门框,门额,门槛一应俱全。

  在这精致的石门上甚至还有排列整齐的门钉,五横五纵分布。两扇门板中间部雕刻出了门环。门的两侧相对阴刻了两名身材清瘦,姿态万方的侍女,右边侍女手中捧一件长条形的物品;左边侍女略将脸偏向门侧,一手扶着下垂的裙带。石棺正面的两间面阔上同样采用阴刻方式雕刻出有九根直棂的窗户。

  石棺的棺盖被雕刻成殿堂的屋顶,整个屋顶被精巧地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出瓦片,板瓦,筒瓦,甚至檐头的瓦当上也阴刻出当时最流行的莲花纹。

  有趣的是,石椁、石棺的顶部中央,均刻有“开者即死”四个大字,以恐吓诅咒骚扰盗掘者。于是,便有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传说——在她的墓地总能听到女人的哭声,盗墓者因此闻风丧胆,1400年竟无人敢碰。如真如此吗?

  李静训有一个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风光的外祖母——杨丽华。

  杨丽华(561年-60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后为皇太后;隋文帝杨坚长女,隋朝时封乐平公主。她的丈夫、公公、弟弟、爸爸都是皇帝,而小小女孩李静训的显赫身份在这里便体现了出来——她是北周和隋朝的金枝玉叶——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以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李崇之子李敏,隋文帝杨坚念其父李崇为国捐躯的赫赫战功,对李敏也倍加恩宠,自幼养于宫中。李敏多才多艺,《隋书》中说他“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李静训就是李敏宝贝女儿。

  杨丽华虽为北周宣帝的正妻,但是宣帝待她并不好,搞了四五个皇后出来。杨丽华和宣帝只有一个女儿宇文娥英,也就是李静训的母亲。

  占了北周江山的杨坚对女儿杨丽华心有愧疚,就封了杨丽华作隋朝的公主。这样,杨丽华就由皇后、皇太后变成了公主。

  杨丽华非常痛爱自己的宝贝女儿宇文娥英。宇文娥英长大后,杨丽华把所有的贵族公子叫过来让女儿隔着纱帘一个个面试,为她招婿。千里挑一,才挑出了李静训的爸爸——李敏。

  这样挑出来的女婿,自然是才貌和家世都没的说,又在杨丽华的要求下,隋文帝当场封李敏做了“柱国”,在皇宫上上班,每次拿的赏赐都多过于别人。

  李静训就是宇文娥英和李敏的四女儿,自幼便养在杨丽华身边,承欢膝下,自然是出入相携,万般疼爱。

  这种复杂的关系绕得人有些头痛,但终于把小小女孩李静训的身世给说清了。然而,李静训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无福享受,到了隋大业四年(608年)6月1日这天,她殁于宫中,年方9岁。对她极其宠爱的外祖母杨丽华非常伤心,在决定厚礼葬之的同时,不忍心看见外孙女尸骨流落在外,就力排众议申请到了一块埋葬在皇宫旁边的墓地,这也算是一大历史性的创举了,因为即使是皇帝都没有资格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皇宫旁边。但是,杨丽华和小小女孩李静训做到了。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幼童的葬俗就与成人不同,如仰韶文化儿童死后葬具使用瓮棺,不是埋葬于成人公共墓葬区,而是埋于居住区内,体现出对儿童怜悯爱护的观念。

  这也是李静训墓一千多年来未被盗掘的主要原因——离皇宫近,贼不好惦记。而“开者即死”几个字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呢?

  李静训的墓应当是杨丽华一手操办的。杨丽华一生浸淫佛法,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为了能让李静训有个安稳的栖息之所,杨丽华将李静训的墓置在当时的万善尼寺中,并仿照舍利的埋葬方式,将舍利放置在石棺之中,并且在石椁和石棺的殿脊之处刻上了“开者即死”的诅咒文字。

  “开者即死”,听着感觉毛骨悚然,但恰恰体现了杨丽华对李静训的绝对宠爱。隋朝是古代中国王朝中比较信奉佛教的朝代,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更是大兴佛事。人们出于对佛的敬畏,对神鬼之说深信不疑。所以,杨丽华在这诅咒文字里坚信,即使有人觊觎李静训墓葬中的东西,也会出于内心深处的畏惧不敢妄动李静训的墓。甚至,还有传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者们去李静训的墓葬中考察的时候,在发现“开者即死”四个字的同时,还在石棺正面发现了斑斑血迹。这些已经凝固的血迹,也许就是杨丽华当时的刻意之作。但这并不是李静训墓一千多年来未被盗掘的原因。而有关李静训之事,在历史文献几乎没有任何记载,才是李静训墓一千多年来未被盗掘的原因。

image.pn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