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为什么要废掉杨勇的太子之位?原因是什么

2022-10-10 07:27:10 作者: 隋文帝为什么

  你真的了解隋文帝为什么废掉仁厚的太子杨勇,而立阴险的次子杨广为太子吗?中国知识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581年,权臣杨坚逼迫年幼的北周静帝禅位于己,正式建立了隋朝,杨坚就是赫赫有名的隋文帝。

  同时,杨坚封仁厚的长子杨勇为太子,封阴险的次子杨广为晋王,新生的隋朝貌似江山稳固了起来。

  因为,从孤儿寡母手中抢过江山的杨坚认为,北周皇室宇文邕与宇文宪同父异母,才导致宇文邕之子宇文赟杀掉宇文宪,埋下了亡国灭种的伏笔,所以杨坚,只与皇后独孤伽罗生下了五个儿子。

  为此,志得意满的杨坚曾不止一次在群臣面前炫耀:朕的儿子们同父同母相亲相爱,所以他们绝不会如北周皇室那样骨肉相残自取灭亡。

  然而,到了公元600年,晋王杨广还是兄弟阋墙地取代了同父同母的哥哥杨勇,成为隋朝新任太子,不久,杨广先后陷害弟弟杨秀、逼杀哥哥杨勇,正式登上大隋帝位。

  紧接着,得位不正的隋炀帝杨广,在祸害兄弟后,便正式开始了祸害全天下的亡国愚举……

  至此,我们不禁疑惑,隋文帝为什么要废掉仁厚的杨勇,而册立阴险的杨广为太子呢?

image.png

  本人认为,杨坚废掉杨勇,册立杨广为太子,主要在于:

  其一,太子杨勇性格任性率直,行事不加伪饰,生活奢华铺张,应对危难时急令智昏弄巧成拙,这导致崇尚节俭、嗜权如命的杨坚对他逐渐猜忌防范起来,如此,他的太子储位自然不稳。

  因谋朝篡位称帝而十分忌惮臣子图谋不轨的隋文帝杨坚

  虽然父亲叫杨忠,但杨坚恰恰是个不忠的篡位之人,本来是北周丞相的他,正是靠着知人善任、心狠手辣的权术手段,才成为了又一位以相权压倒君权的开国皇帝,也正因如此,除了对皇后独孤伽罗极为信任外,靠篡位起家的杨坚便不可避免地怀疑起任何人:

  对大臣们,他怀疑他们心怀不轨意欲谋朝篡位,所以杨坚就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各省的正副长官为群体宰相来群策群力地掌权施政,这样一来,宰相们多了,各自掌握的权力就少了,互相的牵制就多了,而皇帝大权独揽居中调和,如此安排,唯己独尊的君权自然就轻而易举地压过了分解后互相牵制的相权,这是杨坚怀疑群臣而对中央施政体制进行防范式调整的结果。

  可是,在君权压过相权后,杨坚对大臣们还不放心,于是,虽持重严肃克勤克俭但篡权上位猜忌群臣的他,在用人行政上,开始进一步以皇帝之名行宰相治理国政之实地独断专行起来,而众宰相,更是再退一步地沦为了皇帝的群体秘书,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如此一来,异常勤政的杨坚自然能大权在握日决万事,而不用担心群臣权力在手谋朝篡位了。

  这样,每天面对异常繁重的国事政务,愿意宵衣旰食、不愁臣子篡位的杨坚自然甘之如饴乐在其中,可是,自己的继承人呢?他能胜任将来的这种连轴转式的繁忙皇帝工作吗?

  念及至此,隋文帝开始以怀疑的眼光细心审视起自己的太子杨勇:

  杨勇,因为是长子,所以在杨坚谋朝篡位的过程中担当了重任,首先,他坚守洛阳遥相呼应父亲,之后又作为禁军统领时刻保护父亲,可以说,杨坚能够少外患少内忧地登基称帝,杨勇可谓功不可没。

  所以,杨坚在建国后自然册封功大的杨勇为太子,并让他协助自己处理朝政。

  而为政治国,杨勇也有独到之处,当时关中人民,要么是种地的农民,要么是打仗的军人,至于山东各地,则士农工商百业皆有,隋文帝见了,便想将山东那些游手好闲的商人们迁到北方,继而将其同化为关中的军民那样要么为国生产粮食,要么从军保家卫国。

  太子杨勇见状,便以移风易俗不应操之过急,不然急则生乱为理由,劝阻了父皇,杨坚见他所言有理,便采纳了杨勇的建议缓行之,国家因此果然安定如初。

  此外,除了从军治国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杨勇性格儒雅随和,做事勤学好问,对弟弟没有恶意陷害之举,可以说是个合格的哥哥及皇家继承人。

  然而,要求严苛、防范心过重的杨坚却不这么看。

image.png

  因为杨坚深刻地记得,当初周武帝宇文邕,也跟自己一样日理万机励精图治,可是他却挑了一位荒疏朝政肆意妄为、生活奢侈淫乱不堪的宇文赟当继承人,结果称帝后的宇文赟胡作非为英年早逝,导致周朝君权旁落丞相篡位,导致宇文氏江山易手身死族灭!

  而如今呢,偏偏太子杨勇性格也率直任性,行事也不加伪饰(史书称其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生活也奢侈铺张(杨勇曾用金银装饰铠甲,受到杨坚训斥),这些,简直太像以前的女婿宇文赟了,这不能不令杨坚深感担忧:

  如果杨勇将来继位后,因任性妄为而荒疏朝政,导致野心家谋朝篡位时,心思单纯的他,能心思缜密地化险为夷保全家国吗?

  如果杨勇将来称帝后,因坦率实诚不懂得掩饰自己喜好,以致被奸臣投其所好地奉承,进而沉溺于喜好中荒废朝政,最终被趁虚主政的奸臣架空权位时,这大隋还会姓杨吗?这杨家会被灭族吗?

  如果杨勇将来为君后,大肆铺张浪费、疯狂挥金如土地贪图享受,等到国库空虚后,为继续贪图享受而对万千百姓进行敲骨吸髓式地剥削压榨,最终不堪压迫的百姓揭竿造反国破家亡时,这大隋还能善终吗?

  想到这里,杨坚不禁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不过,这还不是杨坚最担忧的。

  有一年冬至,文武百官按照惯例来东宫觐见太子,杨勇一见此情况,便率意任情地招呼府中乐队出来欢迎百官,同时他穿上正规服饰欣然接受了百官的道贺。

  杨坚听说百官先拜太子再拜自己后,心里那根严防臣子篡位的弦绷得更紧了,太子如此行为,是在为早日登基而预作演练吗?这也太心急了吧?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