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实践“区域集中供冷”,能否有效应对高温袭扰?

2022-09-23 13:21:06 作者: 多地探索实践

因地制宜加强规划与引导

集中供冷能否进入寻常百姓家?太原市热力集团总调度室主任石光辉说,居民用户的用冷需求个性化较强,集中供冷一般不好满足。同时,用户数量、入住率、使用时间等都是影响集中供冷进入居民区的重要因素。对于已建成建筑,由于二次改建的费用高,成本因素也会“劝退”大部分用户。傅建平认为,如果能找到更低成本的集中供冷方式,未来住宅也可纳入集中供冷范围。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白首跃表示,与集中供暖相比,集中供冷在我国整体还属于一项新鲜事物。鉴于集中供冷的运营主体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可研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以推动集中供冷的推广使用。

据了解,山西省太原市集中供冷项目曾于2000年落地,涉及太原火车站、太原市公安局等三个场所,总供冷面积4万多平方米,每年集中供冷时间为6月末至8月末。但在运行14年后,因冷源电厂转型升级、供冷面积没有增加等多种原因,于2014年暂停。

专家认为,集中供冷必须规划先行,作为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特许经营。在新区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同步规划集中供冷,将冷站设备、冷却塔、供冷管道等与产业规划、建筑规划、市政规划匹配设计,同步建设降低建设成本,以便在投入使用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此外,各地应根据供冷需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冷站周边楼宇业主选择使用集中供冷功能,提高运营商的持续经营能力,规范行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