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225号建议的答复》。答复中,针对“完善教师激励制度等课后服务保障措施”的建议,教育部表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在治理校外培训的同时,教育部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指导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统筹,精准分析学情,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各地各校普遍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2021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到秋季学期末的92.2%;三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强化教学管理,注重教研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健全质量评价,保证学生学业质量,各地各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
教育部还表示,实现“三个提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激励等课后服务保障制度,教育部指导各地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加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激励,推动各地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