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你知道每年卖1000万辆车有多难吗?

2022-10-31 07:38:22 作者: 雷军,你知道

但这些技术称不上惊艳。在许多车企的研发成果中,上述技术已经比较常见,甚至一部分已经配置在量产车型中。

除此之外,不同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先选择代工过渡的模式,小米汽车选择的是“自建工厂+自主研发+自己取得生产资质”。这种一步到位的模式是造车企业最终必备的条件,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对于初造车的小米来说,自建工厂的成本太高,而且没有传统车企的技术,小米生产出来的车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需要经过市场的长久检验才能获得大众认可。

然而,截至目前为止,小米还未取得造车资质,而位于亦庄的工厂也仍未见规模。除了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关于三电系统中的电驱、电控方面,是自研还是采购仍未有信息露出。

此外,从公开信息来看,小米造车与恒大造车“买买买”的策略倒有些相似之处。

动力电池方面,雷军投资了珠海冠宇、赣锋锂业、蜂巢能源、中创新航4家动力电池企业;钠离子电池方面,雷军牵头的顺为资本独家投资了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固态锂电池方面,今年2月战略投资雷达激光供应商速腾聚创;3月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卫蓝新能源入股,投资比例1%;5月投资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莱特......

选自雷军视频号视频截图

看起来,除了自动驾驶,小米计划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行技术积累,以期打通造车其他技术上的连接壁垒。

这一方法曾经被多家跨界造车的企业所采用,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造车的巨大蛋糕诱人,但真正要参与到整车制造的环节中也并非易事。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从零开始搭建一套班底来造车,资金和时间都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按照一般车企的规划,造车最快也要36-40个月。

现在,华为已经将鸿蒙的故事在智能汽车上讲明白了。但一个成功案例背后,是无数无疾而终的跨界造车项目,雷军所说的“机会”,又会有多少是留给小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