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冰川全面退缩的趋势或已不可避免。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今年夏天,创纪录的持续高温干旱席卷全球,北半球的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无一幸免。国内,六月南方洪涝刚收尾,七月全国多地就进入极端高温炙烤模式。
在持续的高温炙烤下,冰川消融速度加剧,也引起了国内外冰冻圈研究者们的担忧。冰川是气候的产物,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陈仁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根据国内外多位学者以及他们团队预估的结果,到了本世纪末,全国多数小型冰川可能会消失。消失数量多少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有关。
即将消失的冰川
中国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区。这里高大的山地和高原,提供了冰川发育的有利条件。中国西部高山区分布着48571条冰川,总面积约51840.1平方千米,冰储量约有4494立方千米。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川总体加速退缩。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西部冰川面积缩小了18%左右,年均面积缩小243.7平方公里。
今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内容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81℃,为1901年以来的第七高值。
(1961~2015年我国冰川面积和储量变化。受访者 陈仁升提供)
(1985~2015年我国冰川径流量变化。受访者 陈仁升提供)
其中,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
此外,中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蓝皮书》内容显示,1961至2021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在此背景下,全球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消融加速。
其中,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1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6.5米和8.5米,其中西支末端退缩距离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陈仁升告诉澎湃新闻,根据国内外多位学者以及他们团队预估的结果,到了本世纪末,全国多数小型冰川可能会消失。消失数量多少与未来气候变化的状况有关。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与气候变化, 特别是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关系密切。以祁连山区冰川为例,目前祁连山冰川在夏季均呈现强烈的消融,冰川物质平衡线相对于1960年抬升了约80米。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杜文涛研究员则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明确指出,升温无疑会加速冰川消融,还会增加冰川自身的不稳定性,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通过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祁连山的冰量损失了40%左右。
持续高温担忧
祁连山是中国现代冰川学开展的源头,这里的冰川规模小、海拔低。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祁连山的升温情况非常显著,每10年升温幅度基本接近0.3摄氏度,降水略有增加,但冰川处于全面退缩状况,冰川面积退缩在百分之十以上。“因为气候变暖,就算是增加微弱的降水量,也无法弥补冰川物质损失。”
论文《2008-2018年中国冰川变化分析》中对比了中国10年来西部冰川面积减少的具体数据。论文数据显示,与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相比,10年来(2008年至2018年)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共减少了1393.97平方公里。其中,共有318条冰川消失,占冰川面积总量的0.05%;面积增加的冰川有372条,占冰川总面积的0.13%。
祁连山冰川出现强烈的消融将会有哪些影响?康世昌提到,如果整个祁连山冰川,在本世纪中期到本世纪末期急剧减少,冰川剩余面积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将对于祁连山的水资源,特别是对于干旱区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产生巨大影响。
康世昌介绍,其一是冰川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冰川就像固体水库一样,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给下游地区提供持续、稳定地水资源;其二是水资源总量。“按照现有预估资料,祁连山冰川在未来急剧退缩,则水量补给也会急剧减少,也意味着从如今的‘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型’的水资源将变成‘降水补给型’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增加。”康世昌称。
看到近年来全球极端升温事件频发,陈仁升预估,若消融季节持续高温,会明显加速冰川消融过程,有可能会造成冰川萎缩速率明显加快。“未来冰川的萎缩速率可能会加快,冰川消失的数量将可能会更多,消失时间也可能会提前。消融方式也可能不像现在相对平稳,有可能出现快速崩解的情况,这是大家所共同担心的。”陈仁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