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书依然畅销的背后

2023-01-19 09:12:08 作者: 日历书依然畅

从发行数量与印数上看,日历书板块已基本完成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过渡,虽然影响力余温还在,但已非时下图书市场的宠儿。“头部赢家通吃”局面依然难以被打破,如今一提到日历书,大多数人心中的归类仍是“《故宫日历》和其他”。某些细分领域的日历书虽然吸睛,但碍于受众面过窄,难以进入公众视野。

图片

《惜福阅历》 图源:西西弗书店

日历书要想从“畅销”走向“长销”,实现高质量精品化发展,眼前这些“拦路石”必须一一移除。

千篇一律的文本题材容易使市场趋于疲软。文化为魂、创意为纲,不同的出版机构应注重对文化内涵的解读,形成具有独特品牌价值的风格特色,避免将文化元素“脸谱化”呈现。

以业界“鼻祖”《故宫日历》为例。在“故宫”这一超级IP的基础上,出版社针对故宫的建筑、文物、历史等文化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开发、改造、创新,结合生肖主题,做到了“岁岁年年有新意”。同时,故宫出版社在规避抄袭方面,利用防伪丝和二维码,让读者可以“一扫验真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盗版率,无形中强化了消费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文化精品并非等同于高成本的“特品”“奢品”,而是在保证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尽可能制作出“接地气”的日常读物。出版商可以考虑适当推出平价的日历单品,针对不同层次的产品实行差异化定价,让不同受众都能购买到物有所值的日历书。

全域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出版机构也应主动拥抱新兴技术力量,融入科技感元素。譬如,日历书中的“常青树”《单向历》最早将AR技术与手机APP结合使用,用户通过扫描纸质页面,就可以在单向历APP上玩趣味游戏,观看生动立体的虚拟空间画面。当下人们并不缺少制作精良、内容上乘的图书产品,相比这些来说,书中的增值服务更能刺激读者的消费欲,实现更多转化销量。

图片

《单向历》的AR功能 图源:网络

万物皆有生老病死,每一代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年画、挂历、连环画这些也曾风靡一时的出版物,终究逃不过被时代淘汰的命运。下一次我们会在哪里看到日历?在卖场里,在手机上,还是在元宇宙中?我们不得而知。

但究其根本,产品应随时代起舞,才能与市场共生。出版机构在深耕日历书领域时,既要追逐时下热点,更要着重思考如何延长它的生命周期和价值链。唯有推陈出新,方得柳暗花明。

新的一年,愿我们翻开日历,发现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每一个日子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