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5元8元“滚成”百万元
采访发现,这些偷拍盗摄的影片,会被相关人员“物尽其用”。既可以用来贩卖变现,还能够用作账号引流、继续牟利。
“偷拍和贩卖‘枪版’的现象屡禁不绝,一个原因就是有利可图。”某电影院工作人员说,一些人只要在观影中秘密拍摄一部完整影片,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可上传到网络以几元、几十元的低价售卖,或者层层转卖牟利。
就是这几元、十多元的价格,在灰色市场上带来的驱动力是十分庞大的。前述经营电影院的范某,在翻拍影片后就将其提供给群成员,而后收取了包月费用8.17万元。甚至,有的盗录者通过个人店铺、微信等途径广泛向公众出售,5元、8元的“小钱”汇集起来,违法所得动辄上百万元。
业内人士透露,盗版电影产业已形成从偷拍盗摄影片资源到转卖分发、多次牟利的完整产业链。偷拍盗摄电影,只是整个产业链上最基础的一环。在贩卖盗版电影之外,以“免费”噱头用作继续引流牟利的手段,也是灰色产业链上较普遍的做法。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果对视听效果要求不高,一些群组的管理者还是愿意免费提供盗版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公众号、微信群等引流牟利。例如记者所在的群中直接注明“会发广告,介意的话可以退群。”而这一渠道的传播速度颇为可观。在记者入群后短短19分钟内,就有近30人陆续加入。
此外,不法分子另一种操作思路是组建网站、微信公号等,将资源免费提供给用户,作为引流元素“间接”获利。如福建莆田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显示,林某经营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利用软件收集并上传近7万条网络影视作品链接至其设置的两个域名,通过发放优惠券吸引顾客购物赚取佣金。江苏涟水县公安局破获的案件显示,吴某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开设的网站上向公众提供最新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综艺等视频,包括多部尚在院线公映的电影,并通过投放广告牟利。
背后:侵权更要防“逆淘汰”
电影院从业人士表示,在一线电影院,面对可能的偷拍盗摄行为,也有尴尬的一面。比如,不可能去检查或查阅观众随身携带了什么设备。同时,尽管会不定时巡厅,但巡厅次数多了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我们一旦发现有偷拍盗摄,立即制止并警告。如果当事者不听劝阻,或者有情节严重的行为,就报案。”
调查发现,盗版电影在现实中屡禁不绝,背后也有多个原因。除了需求和难以预防之外,电影业从业人员分析表示,还有观众法律意识和观影鉴赏水平的原因,“一有院线上新,有的观众就喜欢问有没有‘枪版’,而不太在乎观影环境和画质。”近些年一些自媒体渠道资源的丰富、影院票价调整等因素,也导致一部分观众越来越不愿意花钱走进影院。
“盗版电影目前主要在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和网络硬盘这几个环节比较泛滥,需加大审查审核力度,这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著名影评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说,仅靠查处个人很难实现禁绝,“要掐断它的传播途径,打击其背后的盈利模式和机制。”
律师储江说,严格讲,每一位付费购买了侵权影像并传播的网民,都构成对影片著作权的直接侵权,侵犯了影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在实践中,这种隐蔽的、大量的侵权行为很难全面监控和根治。因此,平台方需要对平台上的侵权行为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在实践中,影片发行方常常会在电影画面中植入画面指纹来锁定侵权人,从而追究侵权行为,整治侵权乱象。”
孙佳山表示,治理盗版电影不是小事,但凡上院线的电影,即使是中小成本也大多是千万元级别的成本,春节档电影的成本则普遍更高。“盗版不仅是侵权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秩序,这对于影视行业是一种长期危害。长期下去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影响我国电影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