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发现,与二三十年前不同,在如今的一些农村中小学,同辈中的“大牛”已不是“学习尖子”,而是“游戏大神”,即游戏技术高超或者拥有很多稀有游戏装备的同学。
手机上瘾导致体质下滑等问题
让蔡开梅无奈的是,因为沉迷手机,原本读小学时在班上名列前茅、全家寄予厚望的孙子,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中考时只考上了当地的普通高中。这个春节,已经读高二的孙子依旧每天玩手机到深夜,临近开学才赶寒假作业。“不运动,也不爱走亲戚,被大人要求去拜年也是带着手机玩,全家去附近的景点旅游他也不去,就想留在家玩手机。”
这与夏柱智在鄂东老家的观察如出一辙。春节里,夏柱智去拜年,亲戚家十多岁的孩子一直待在卧室玩手机,“也不出来会客”。
“沉迷手机对留守儿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些孩子体质出现下滑。”课题组了解到,湖北某县一所中学2021年例行体检,初一年级30%的学生视力呈重度不良,初三年级一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戴眼镜。在附近小学,学生有五六百度近视眼已不是新鲜事。
与之相伴随的是学生体力下降。这个班体育课组织学生引体向上,最多能做两个,普遍一个都拉不上去,“基本没啥臂力”。
值得注意的是,课题组认为,手机游戏包含暴力色彩,一些短视频有软色情等不良内容,会对留守儿童带来严重心理问题。课题组调研了解到,在华中地区的一个山区县,近3年曾发生两起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而跳楼自杀的极端案例。
在湖南汨罗一所乡镇小学,一位教三年级的教师告诉课题组,一名女学生用爷爷奶奶的手机给在外打工的母亲发信息威胁如果不给她买手机就“自杀”。这名母亲为此专门赶回家处理此事,后不得不将小孩送去治疗网瘾,并留在家专门照看她。
“网络主导下,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价值观念部分也来源于网络。”课题组调查发现,网络宣传的娱乐化、游戏化价值观念,比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物质至上拜金攀比等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三观”。“在他们看来,网上说的都是对的,现实中的老师和家长什么也不懂。”
湖北某县一名初中教师向课题组介绍,一些学生通过手机建了“网上表白墙”,“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早恋风气。”
假期里熬夜玩手机,上学时精神不振,成为当下一些乡镇中小学课堂上部分学生的“常态”。
“抗拒正常课堂学习,少数人甚至自我放弃。”课题组调查显示,58.5%的家长认为手机对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22.6%的家长认为负面影响严重。许多教师向课题组反映,不少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周末回家熬两天,在学校瞌睡、浑浑噩噩‘混’5天,无心向学,这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冲击”。
课题组成员易卓分析,这一方面与手机成瘾大量占用留守儿童的课外时间、无心完成作业、影响课堂效率有关,也与“削弱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有关。“相比需要耐心与复杂逻辑思考的学业任务,手机游戏或短视频通过增加黏性与算法推荐等设计,能让人产生一种即时性的心理满足和消遣感、获得感,从而让少年儿童愈加不愿在学习上多花功夫。”
在湖北省阳新县一所重点高中,夏柱智了解到,一名学生曾以优异成绩进校,在2020年春疫情网课期间迷上手机游戏,返校后因无法再次适应课堂,不得不退学。
在湖北省荆门市某村,课题组一名成员说起00后堂妹也是忧心忡忡。“每次见她都是捧着手机入迷,走到哪里都在玩手机,学习一点不上心。”父母建议她学医,将来考医师资格证,她嫌太辛苦不愿意学。
“大好青春年华沉迷手机,政府及社会各方亟须对这些乡村‘新问题少年’重视起来。”这名课题组成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