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料袋的研制和应用试验中,技术的改进几乎涉及每一个细微环节。没有任何资料、数据和先例可供参考,每一步都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然后等待大自然的各种严酷检验。几乎每前进一步,都是以年来计、以上万公里的行程来计、以数十万元的投入来计,更是以无尽的寂寞、孤独、煎熬、挫败感和危险来计。
他把挣的钱大部分投入进来,住在当地牧民最简易的平房里,吃着最简单的饭食,回家时往往只剩下汽车加油和过路的费用。十几年来,他先后更换了9辆汽车,总里程超过100万公里。
2016年5月,田新明拿到他一个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终于可以自信地宣告,他的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向全世界推广。
让黄沙披绿装
在沙漠里不用浇水能把树种活?对于常年在沙漠地区生活的人来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压根没人相信。连治沙界的专业人士对此也持怀疑态度。
况且,既没有受到委托也没有外界资助,一个外乡人,年年跑到沙漠里 大把大把 地“扔钱”种树,图个啥?
虽然不相信、不理解,但当地百姓对种树的人,依旧由衷地敬重:有的隔三差五到田新明的田边跟他聊天、出主意;有的默默观察、悄悄给他生活上提供方便;甚至有人拉了一车水送到田间想免费给他的树苗浇水,被他婉言谢绝。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中国林科院硕士生导师徐先英在听说田新明的故事后,带着几名研究生专程从兰州赶到巴彦淖尔,辗转找到田新明。在试验田实地察看后,徐先英最终认定田新明的治沙技术是可行的,并称赞他这种“以沙治沙”的理念难能可贵,干成了一件以往人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田新明这项技术,一举扭转了传统沙漠植树成本高、成活率低的局面,革命性地提升了沙漠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逐渐赢得很多治沙人的认可。
他用自己的“独门秘技”,帮助3个造林队在完成“蚂蚁森林”沙漠植树项目总计36.47平方公里,经权威机构首次现场检验,红柳成活率85%以上,梭梭成活率95%以上,均远超验收标准,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项目委托方对此十分满意,逢人便夸。
短短几个月 让这么大一片荒漠披上“绿装”,田新明倍感自豪:只要方法对路,有效治理沙漠就不再是梦,就能让更多沙山变成 “金山银山”。
中国科技,走向世界
2017年,中国最大的治沙企业亿利集团听闻田新明的事迹后,被他的勇气和执着打动,带着试试看的态度,指定一片沙地让他做实验。3年过去了,实验很成功。如今双方已展开合作,亿利集团准备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治沙项目中运用这项技术。
2019年7月27日,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田新明介绍着自己的发明和成果。来自沿线40多个国家的代表随之震惊,由于翻译人手不够,各国代表着急自己找翻译,还有的代表连比带划想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沙漠无水植树技术。一时间到他的展台前了解和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田新明成了这次展会上的“明星”。来自卡塔尔的官方代表当机立断,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
依照协议,当年12月,田新明在卡塔尔多哈市沃克拉大区的试验田种植了200株树苗,验收时间是一年后的2020年12月,我国驻卡塔尔大使馆工作人员代为持续跟踪这些树苗的长势。而就在几个月前,多哈传来了好消息,这200株树苗长势良好,无一株死亡。
由于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田新明不能出国开工,但他并没有休息,在腾格里沙漠无水植树13000亩红柳、乌兰布和沙漠无水植树8000亩梭梭树、乌拉特前旗无水植树4000亩梭梭。
田新明在成功完成他的无水植树实验后,有一天在海南考察后,突然想到,如果在沙漠种下一棵树,以后会成为一片森林该多好!自此,田新明又有了新的更高难度的挑战,让沙漠独木成林!
从17岁到49岁,田新明用三十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克服沙漠严酷环境的秘匙,发明了沙漠无水植树技术。破解了沙漠植树成活率低的世界性难题,大大降低了传统沙漠植树成本,提升了沙漠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十几年来,他将自己的身影深深烙在了大西北的天际里,也将自己的青春和岁月献给了沙漠和戈壁。未来,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将进一步走出国门——世界上的沙漠那么多,都在等着田新明去播种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