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受益于丰厚的产业基础,当地不少人开始自己办厂做萝卜干,萧山萝卜干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到1995年,萧山全区的萝卜干生产厂家许可证达到了386本,涌现出杭州萧山钱江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原杭州萧山河庄蔬菜酱品有限公司(现为杭州咪猫蔬菜酱品有限公司)等规模化生产企业。
坚守与创新,重新打响品牌名号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增长期后,萧山区的萝卜干产业规模便逐年缩减,企业由原本的300多家减少到30多家。根据原轻工部1994年的统计数据,该区所有种类萝卜干有35万吨,但现在只有6万吨,而传统的“风脱水”萝卜干更是稀少。
这有多重原因。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紧邻城区的地带,农业的衰微不可避免。“工业办厂利润更高,农业又吃苦,大家富裕起来自然不会再从事这一行。”王跃泉说道。
原料供应量的缩减是另一因素。由于“一刀种”萝卜只适用于制作萝卜干,并不适宜鲜食,销路窄了,农民便不愿意种植。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0年,萧山区“一刀种”萝卜的产量仅有数百吨。
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晾晒萝卜干
“党山酱萃是从当时的供销社加工厂转过来的,我父亲马长富是创始人之一。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常跟着父亲到厂里玩耍,也开始接触萝卜干等酱腌菜,高中一毕业,就到了厂里工作。”马国荣回忆道。
进入新时期,小包装榨菜风靡全国,萧山萝卜干还是坛装销售,附加值低还卖不动,马国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什么不把萝卜干做成小包装?马国荣先向一家榨菜厂借来真空机,又向朋友借了7000元定制袋子,开始了他创新萧山萝卜干包装和售卖方式的首次尝试。
“萧山萝卜干用透明袋子包装,涨包、发黑、发酥、发酸的‘四大难题’让人吃尽苦头。”从坛装向小包装转变的过程中,马国荣碰到了重重难题,亲朋好友也都劝他停手别干,交给下一代人去研究。“下一代接不接班是他们的事,我的一生就搞萧山萝卜干。”马国荣如是回复道。
经过数年研制,党山酱萃小包装萝卜干终于成功上市。传统的加工工艺与现代化配方相结合,加之“流行”的小包装,让萧山萝卜干逐渐畅销全国。在党山酱萃销售端旺盛的带动下,萧山区的萝卜干产业也重新回到发展轨道,产区内钱江牌萝卜干等品牌也进入大批量销售的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萧山区萝卜干厂商重点开发了盐脱水萝卜干。“盐脱水萝卜干使用的是亩产量较高的花菜萝卜,很好地解决了产量问题,且生产效率也较高。”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产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也是萧山萝卜干发展的不竭动力。几十年来,王跃泉一直坚持精进生产技术。走进厂区,不时可见其发明的“黑科技”:小到存放酱腌菜的树脂箱子——它们的侧面均有两个凹凸槽,堆放时可卡入箱盖固定,运输更加便利;大到王跃泉自己设计定制的机械设备——发酵池上方悬有一滚筒形机械,滚筒部分像两个互相咬合的钉耙,耙子能像抓夹一样开合,用于发酵时翻动萝卜干。“要说技术层面,我们厂可是一流的。”他自信道。
“虽然是地地道道的萧山人,但我以前几乎没有听说过萧山萝卜干。”酱腌菜品牌“王泰和”主理人傅凯莉说道,“当我品尝、了解到萧山萝卜干之后,我认为这个东西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
身为“90后”,傅凯莉认为,萧山萝卜干口味、品质属于同类产品之上乘,更有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萧山萝卜干不仅仅是一条萝卜干,它还代表了萧山人在围垦等艰苦年代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的食物值得被发扬。”
2021年,她重新孵化了萧山区的老字号品牌“王泰和”。
“王泰和”以生动亲和的包装图案设计,契合了当下消费市场年轻化、个性化等趋势。同时,在萧山萝卜干原有的原味基础上,该品牌开发了新的香辣口味,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在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王泰和”先后获得2022杭州市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铜奖、第二届萧山区非遗文创产品大赛优秀奖等荣誉,并参加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等。
从党山酱萃、梅西八字桥酱菜厂,再到“王泰和”,这是萧山萝卜干产业不断革新发展的缩影。现在,他们正在做坚守品质、强化品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工作,希望能重新打响萧山萝卜干品牌名气,将这份家乡味道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据悉,2020年,萧山萝卜干正式成为萧山区首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这对萧山萝卜干的传承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也正式实施了萧山萝卜干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在原料种植方面,我们选用适制萧山萝卜干的优良品种,建设了300亩的示范基地,并开展‘一刀种’萝卜传统种质资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工作。同时,制定了技术标准,推进萧山萝卜干标准化生产,组织团队制定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萧山萝卜干生产操作规程和加工操作规程。”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还在品牌建设、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期进一步提升萧山萝卜干的市场认可度、产品知名度,扩大品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