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10月19日电 (记者 张强)“异域同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19日继续在安徽省合肥市展出。该展览策展人刘榴当日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说,本次展览呈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艺术、宗教、工艺、风情、民俗特色,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这次展览展出文物珍品190余件(套),年代自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8世纪,涵盖了环地中海、两河流域以及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古代文明成果,展品种类有希腊彩陶、罗马与波斯玻璃器、波斯金银器、丝路金银币、中亚织锦以及印度佛教造像等。
刘榴以青金石举例说道,青金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品之一,是一种产地极为有限的稀有石材。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就是人类历史上开采年代最久、矿石质量最优的青金石产地,此地离两河流域距离遥远,正是通过了贸易之路,才得以流传。
同时,在这条贸易之路上,也产生了无数与青金石相关的商业文明,两河流域凭借其世界十字路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也一度成为古代青金石贸易中心而兴盛繁荣。现在留下的苏美尔人的乌尔王军旗,埃及的黄金青金狮身人面像、北京故宫珍宝馆的多件青金石藏品等,都反映出青金石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公元前4世纪的南意大利牛头形红彩陶来通。 安徽博物院供图刘榴认为,本次展览展示的文物中,来通杯是中西方交流的最好印记。来通起源于古希腊地区,后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到唐朝时,中国的来通杯已出现明显的地域特征,从早期“来通式”到唐代“龙首式”“犀角式”“卧鸭式”“立禽式”,再到五代宋辽的“摩羯式”,呈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相互影响。作为典型的外来器物,来通在中国器物造型中的嬗变,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典型例证。
刘榴说,纵观来通造型在陶瓷中的发展历程,从模仿到创造,再到将来通的造型因素内化为中国陶瓷造型的本土风格之中。这也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强大的兼容性和凝聚力,这一过程深刻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对器物传播、继承、创新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进一步诠释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展出时间持续至2023年2月5日。(完)